第176章 (9 / 9)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76章 (9 / 9)
        杨森率部到达安庆后被归入第五战区。这时,源源不断的四川壮丁进入战场,由四川宜宾、泸州两个师管区调来六个补充团万余人补充20军。另外,又陆续来了数百名青年学生,个个慷慨激昂要求参加到20军打日本,杨森满心欢喜,专mén为他们办了军政训练班,毕业后充实到部队。军令部又拨来大批武器,除了被打的折扣外,所得仍将原来的破旧装备完全更换。步兵几乎全为捷克式,每营增加一个重机枪连,每团增加一个迫击炮连。还特别充实了通讯器材和装备,军部增设一个通讯营,师团各增设通讯连,营里也增设一个通讯排。这样,使20军的指挥变得灵活有效。20军有了人又有了武器,战斗力大大提升。

        后来杨森升任第二十七集团军总司令,除指挥二十军外,还一度负责指挥第四十四军、第四军和皖南新四军郝耀庭纵队。但是杨森的担子并不轻,他能真正指指得动的,还是只有他的二十军和唐式遵从长江南岸调过来协助他的二个旅。而他要防守的地区,却是北起合féi,南达长江,西起于大别山以东、东至巢湖,保括了枞阳、舒城、桐城、庐江、无为和安庆这大片地区,战线长度达千余里。他只好把部队放在重点地区和要隘处,其它的面上,只有像撒花椒面、胡椒面一样留上一点兵力维持地方秩序。

        安庆自古以来便是安徽省的第一大镇,水陆jiāo通发达,产物丰富,人文广茂,文化历史丰厚,自清初康熙年间开始影响中华文坛二百余年的桐城文派就发祥于此。安庆位于长江北岸,两面临水,南面是长江,东面是一个由古长江河道淤积而成的大湖,这个大湖因盛产菱角而被称为菱湖。安庆的北面和西面都是一溜成北东而南西延伸的浅山,形势险要。杨森将一三四师驻安庆城北十来公里的要隘集贤关、枞阳和沿长江北岸;一三三师驻安庆北面的桐城、舒城庐江等地,形成拱卫安庆的阵势。此时,日军忙于津浦路方面的战事,皖南一带暂无日军活动。

        杨森将他的总部设在安庆的一所学校。这里曾是曾国藩乡试江南举子和广揽人才的贡院,民国后改成中学。第二天吃过早饭,杨森摘掉自己的上将领章,带了几个手枪兵和副官,上街视察。杨森一出军部大mén,副军长夏炯朝警卫营长撸撸嘴,营长立即带上一排手枪兵远远地跟在后面,以防意外。

        那个时候,从南京、芜湖等地退到安庆的散兵如云、伤兵成堆。由于撤退时的混luàn,这些兵丁早已失去节制,无法管束。这些散兵有的自持作战有功,不断在街面上寻衅兹事,到省、市政fǔ要吃要喝。市面上秩序十分混luàn,一些行人看见这些散兵都绕着道走,生怕招惹上他们。

        杨森看到街面上的一些xiǎo食店大都关了mén,少数几家也是只留一扇mén做生意。正走到一家xiǎo食店,看见从mén缝里挤出来几个兵,一边抹嘴一边走。紧接着后面又挤出来一个老板娘模样的人跟在后面讨钱,说:“长官,钱没给够呵!”当兵中一个领头的人爱理不理地说:“改天补你,今天没带钱。”杨森双眼一沉,命令手枪兵:“给我抓过来!”两个手枪兵走过去一把抓住这个领头的人,顺手把腰里的匣子枪chōu掉,带到杨森跟前。看见眼前这伙人来头不xiǎo,已经吓得战战兢兢,这个像连长的人结结巴巴地说,他们从南京外围撤下来,部队早已被打散,同上级失掉了联系,团长受了伤,带着我们连,现在还住前边不远处的一个庙里,等着我们给带点吃的回去。杨森听起来也觉得怪可怜,喝令他回去管好自己和自己的兵,不准再上街瞎逛。又叫副官向老板娘补足了饭钱。临走,这个连长哀声说:“我的枪……”杨森说:“你和你的团长一道,今天下午到二十七集团军司令部副官处来领!”

        杨森为了整顿街面秩序和保障市民的安定。除了在街上贴出布告、制定措施、收缴散兵枪支、通知散兵中的主官来司令部接受任务,杨森还命令警卫营在街面巡逻,对不安分的人员严格管理。这一招也特别灵验,那些当兵的打仗狠,但再犟的兵也服那些打起仗来比自己更狠的人。杨森的这些兵,个个都是好汉,个个都在血火中滚打了十来天,说起在上海南京打仗的历史,比这些散兵还要光彩得多,更敢说狠话。再加上左臂上戴着一个耀眼的黄臂章执法标志,很快就把这些散兵整顿得服服帖帖,愿归队的归还原建制,不愿回原建制的就地补充到其他部队,当逃兵的枪毙!街上的伤兵统统由临时医院收治。正好这时一船船的新兵和新装备不断开到,杨森又安排好运新兵和武器来的船只,把这些需要疏散的人员,包括学生、难民和机关人员以及合féi的几所重点中学和安徽大学的图书仪器等分派连夜上船送往四川、湖南等地。

        整顿了散兵,杨森又安顿市民。当时安庆市民人心惶惶,不知什么时候日军又要进攻安庆。不少市民都逃离市区跑到乡下亲戚家躲避灾难,市面萧条,商店大都关了mén。一些汉jiān到处造谣,说什么“日本人明天就要来了”之类的话,有意在城里制造紧张空气。杨森严令缉拿日伪分子,一经破获,便游街枪毙。同时,又每天派出官兵到城乡宣传,表示二十军决不轻易放弃安庆,就是日本军舰开到,二十军也要战至最后一个人!杨森还同省市政fǔ头面人物一起召集邮电、jiāo通、金融等各方负责人等一起安定市面。恰好这时又有上海留日同学组成的救亡团体来到安庆,杨森又请他们参加官兵的宣传活动。杨森还亲自在黄家cào场召开数千人的大会,在会上说:“有我二十军在,就有安庆城在,城在我在,城亡我亡。请大家不要惊慌,不要听信谣言。”这样,一些在外流làng的市民纷纷回城,街道上的商店也开始营业。安庆市民又过上了几个月的安稳日子。

        后来《大公报》的记者范长江曾来到安庆,写了一篇赞扬二十军的文章《封锁线外的安庆》,发表在《大公报》上。

        由此可见,杨僧的确是个有勇有谋之人,而不是百姓传说中的草包一个!

        不得不说用杨森,的确是范介想出来的一招妙棋!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