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九十九章:钢铁的雨幕 (1 / 11)
稿子在家里,我在路上!请各位书友明天上午再看这一章,一到家就会立刻修改过来!
滕川军曹带着几个曰本兵跟在千叶兵的后面朝着赵水根布下的那些“诡雷”走了过去。由于这段战壕挖的比较深,曰本人的身高又普遍比中国士兵矮上很多,所以滕川军曹和他的部下们在行走的时候都没有猫着腰,他们只需要注意战场上流弹就可以了。
收集“战利品“的过程总是非常令人愉快的。端着三八式步枪的曰本兵们不时用步枪前端的刺刀挑开中国士兵尸体上的衣服寻找有价值的东西。一旦有所发现,他们就会立刻蹲下来将东西从尸体上取走揣进口袋。等回到了后方这些战利品又会在黑市交易中变成日元或者是金、银等硬通货,被曰本兵寄回国内或者被花在那些随军军ji的身上。
由于中国士兵大部分是农民或者穷苦人家出身,所以日军打扫战场的收获向来不多,今天碰到了中**队的精锐部队,滕川军曹觉得火系会有些不一样!
在淞沪战场和南京战场发生的事情已经多次证明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嫡系部队的官兵往往会比较有钱!尤其是那些军官随身的公文包,坚持就是一座座小金库!听说第3师团有个幸运的混蛋居然在打扫战场时居然从一个黑色的公文包里面发现了数十根金条!后来那家伙用一半的金条贿赂了他的长官和军医拿着一张伤残军人证明回到了曰本过起了富裕的生活!在这样激动人心的例子刺激之下!前线的曰本士兵们对战场上中**官的尸体产生了异常的兴趣!对他们来说,每一只公事包都是一座未知的宝藏......
滕川军曹不是这些爱做梦的士兵,在他看来,那个所谓的“幸运儿“多半是军部或者陆军省为了缓和侵华日军士兵的情绪而导演的一场戏!这一切,还得从曰本军队糟糕的后勤供应说起......
和曰本军队的作战能力相比起来,日军的后勤供应简直就是一场悲剧!海军由于兵种的特殊性,所以他们的待遇还要好一些,帝国陆军的待遇简直糟糕到了极点!华中方面军的部分师团已经在中国战场艰苦作战了半年之久!而他们的士兵这几个月来拿到手里面的军饷都是一堆几乎等同于废纸的军票!
军票这种曰本zf为进行对外战争而发行,由日军在所占领地区为征发军用物资而强制流通使用的代用货币在掠夺中国经济的同时,也极大的打击了日军的作战士气!
军票的历史,可追溯到明治十年(即1877年)西南战争时期。而对外的战争的军票是明治二十七年(即1894年)即甲午战争。当时中国清zf采用的货币是银本位制。因而参战的曰本军队携带了现银,由于携行不便,曰本制定了发放“军用卷”(即后来的军票)的计划。而“军用卷”真正的使用却是在日俄战争期间,由曰本横滨的正金银行发行,参战的日军在中国的战地进行采购。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欧洲战争爆发,曰本站在同盟军一方,进攻德国在中国的租借地青岛,当时发行了约一千万日元的“军用卷”,据说实际使用量约三百万日元。这些军票从发行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是难以流通的!直到1938年华中方面军进攻徐州的期间,居然还有中国农民拿着这种“军用卷”向日军要求兑换!可想而知曰本军队发行的这些军票的流通价值已经低到了怎样的地步!
侵华战争初期,日军发给士兵的军饷是他们在朝鲜地区使用的军票。这主要是因为当时针对中国地区军票还没有被印刷出来。由于名称的问题,这种被冠名为“朝鲜银行卷”的军票在中国战场上的流通上从一开始就极其不顺利!
后来为供了侵华日军在战地进行掠夺性的采购,曰本军方冠冕堂皇的对外宣称声称曰本为担心日军攻占上海以后日元大量流入上海这个国际化的都市,继而对日元的行情带来不利的影响,从而决定在中国战区使用军票!于是当第10军司令长官柳川平助中将率领他的部队在杭州湾登陆时,运送第10军的军舰上便携带着大量专为在占领区内使用的“**票”。
这批昭和十二年版(1937年)由曰本“内阁印刷局制造”的“**票”,曰本称其为“甲号票”。由于“甲号票”印制粗劣,纸质和图案都很粗糙,再加上没有编号,完全没有货币的风格和作为货币的心理效应。从而使得日军在最初使用这批军票时,当地的中国居民拿到军票后不是马上用它去买东西,就是换成本国的货币,能够进入流通的数额极为稀少!再到了后来,中国人开始拒收这种曰本人印刷的废纸,搞的华中方面军只能用刺刀和子弹在当地收集物资。
由于“甲号票”是无任何准备金不能再兑现的纸币,在钞票的背面印有警示说明:“此票一到即换正面所开曰本通货,如有伪造、变造、仿造或知情行使者,均应重罚不贷!”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