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四十七章 决死之意 (3 / 3)
对此,朱戎却是没有赞同:“给了我们时间,同时也就是给了滨国时间。看看滨国这些年的发展速度,搞不好到时滨国和迦国的差距更加大了。”
赵驷跃苦笑道:“原本滨国也不是如何强大,仅仅是守着广南州那块贫瘠之地。怎么就十年的时间不到就成为一方的霸主了?如果滨国是穷兵黩武也就罢了,可滨国却是稳扎稳打,国内完全是一副繁荣的景象,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赵驷跃虽然专精于领军打仗,但丰富的阅历也让他明白快速扩张和稳扎稳打几乎死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可那滨国却偏偏同时做到了。
朱戎猜测道:“除了滨**队连战连捷之外,最主要的就是滨国人才众多吧?滨国的皇帝摧毁了世家在朝中的垄断地位,得以提拔了大量的寒门子弟。如果没有足够多的人才,滨国凭什么让各地欣欣向荣?不然就算朝廷的政策再好也没有用,毕竟事情终究还是要靠人来做的。也正是这个原因,在下才会趁广南州动乱的时候全有了不少的世家来充实迦国的人才体系。”
赵驷跃露出了纠结的表情,说道:“就是因为朱先生带回来的人才,老夫却是更加了解到了和滨国的差距之大。”
朱戎有些疑惑地问道:“老将军对补充到军中的将领不满意吗?在下虽然没有仔细筛选过,但其中有几人还是不错的吧?”
赵驷跃摇了摇头说道:“老夫没有质疑朱先生眼光的意思。补充到军中的人能力虽然参差不起,但其中的确有些可造之材。可问题的关键是,那些能力较强的几乎全是之前在滨**中任职的老夫打听了一下,文官的情况也是大体如此。老夫对这点实在是想不明白,滨国是怎么把人才选**的?”
由于朱戎常常在来回奔波,对赵驷跃说的情况他还真不知道。带到迦国的世家朱戎可是没有怎么筛选过,这就说明这种情况多半不是特例。据说滨国的县令以上的官员都是皇帝亲自选拔的,可是他到底是用什么办法分辨那么多官员的?
在朱戎看来,钱伟再骁勇善战都不是问题,人身在世谁能保证没有失误的时候,只要有机会,还是有可能让他万劫不复的。可要是滨国出了一帮子名臣良将才是真正的头疼事。
这话题不能在继续下去了,不然自己要连对抗滨国的勇气也要没了。朱戎突然向赵驷跃问道:“老将军这么推崇滨国难道是怕了?”
赵驷跃的脸色丝毫没有改变从容地说道:“朱先生也不要激老夫,重视敌人是一回事,但怕不怕是另一回事。就算滨国再强大,让老夫不战而降也是不可能的。就算战败,唯死而已老夫怕的是死得没有意义。”
朱戎击掌说道:“说得好老将军果然是忠肝义胆之辈那么替老将军寻找机会的事就交给在下了,在下一定竭尽全力把滨国皇帝引出来”
赵驷跃决然地说道:“只要给老夫机会,老夫拼死也要拉滨国皇帝一起下黄泉”
有书友说不要老写张成杰的事情了,毕竟争霸天下的对手不可能只有一个。这点我是认同的,这一卷张成杰的事情会了结的。滨国之后主要的敌人也快要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