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六十三章 吴钩㈡ (4 / 5)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雄山或许能令长河不得不改道,但百川东到海,势不可挡。有的人总是看不穿世事,给他几分颜色他便要开染坊,可笑自不量力。”
郑宝想了想,认真地说道:“小弟愚钝,不懂!”
淮河并不宽广,说话间船头便抵到了彼岸。金陵方面没有高看他一眼,不仅如此,金陵方面只是责令钟离县县令守在彼岸,一番不咸不淡的寒暄后,交验关牒,来人陪他赶赴金陵。
韩奕没有在意。至少在大周广顺二年,汴梁与金陵是对等的。
如果能够,他希望这个“外国”永远站在云端上,不食人间烟火;如果能够,他希望金陵的主人视自己如一个乞食的无名之辈;如何能够,他希望南朝的君臣们永远都活在他们自己吹嘘的“小开元”盛世之中执迷不悟。
吴地的山水,自是与中原不同。相较而言,中原一切都显的粗鄙,吴地一切都显的精致并且富有情调,至少在韩奕、扈蒙等中原人看来是如此。
池塘中采荷的村姑,碧天夕阳下晚归的牧童,也不必说吴地迥异的语言,南朝的一切风物都让他们觉得新鲜。
金陵国号为“唐”,自称是李渊、李世民的后裔,不过金陵如今的主人李璟跟李渊八辈子没有一毛关系,跟唐末重藩之一吴王杨行密却有直接的关系。
杨行密与梁太祖朱温是同时代的人物。唐末军阀混战,出身孤贫的杨行密,久历艰苦,经过多年厮杀,在血泊之中杀出自己的霸业,终于在江淮全部及江南、江西部分地区站稳了脚跟。天复二年(902),行将死亡的唐廷封杨行密为吴王,握有扬、楚、泗、滁、和、光、蕲、黄、舒、庐、濠、泰、海、常、润、江、洪、抚、袁、吉等30州,另设有淮南、宁国、武昌、镇南、忠正5节度。
既是因为出身的原因,又是因为群雄角逐的需要,杨兴密一生勤俭,招抚流亡,轻徭薄敛,注意民生和收揽人心,另一方面又注意留决人才,同时采取保境安民之策,力争与邻道保持通好,因而吴国一直以来是诸侯当中相对富庶安定的一霸。
然而子孙不知祖宗创业的艰难,实在太多了。到了其子杨渥继位后,杨渥昏暴好杀,杨氏旧将被他或诛或死,存者寥寥,唯有张颢与徐温二臣弄权。
后梁开平二年(908,吴仍称天祐五年),张颢杀杨渥,又恐吴臣不服,欲举全吴降后梁。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徐温技高一筹,最终握有大权,拥立杨行密次子杨渭(隆演)继位,从此,吴国“政归徐氏,祭则寡人”,斯后,徐温又拥杨渭这个傀儡为大吴国王,改元武义,置百官、宗庙、社稷、宫殿、文武,皆用天子之礼,他自己如曹操一般,自称大丞相、都督内外诸军事,掌握一切大权。
徐温柄政,一生并未称帝,他一如杨行密时实施种种善政,并且有过之而无不及,吴国握有的辖区因而得到连续治理,持续走向富强。他与杨行密相同的,便是他们都拥有一个不肖的儿子,徐温之子徐知训,年少得志,悍愚无知,骄横贪暴,为所欲为,不得人心。
当时,杨渭作为名义上的吴王,曾屡遭徐知训戏弄。杨行密旧将朱瑾恨之入骨,设计斩杀了徐知训,提着他的头颅来见吴王杨渭,杨渭却吓的半死,朱瑾见事不可为,只好愤而自刎。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