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三十五章陈珪之怒 (4 / 4)
糜竺摇了摇头道:“主公此言差也,眼下天下诸侯之中,燕王刘备势力最大,其次为袁氏兄弟,袁氏兄弟合则强过刘备,分则皆弱于刘备,此袁绍岂能不知?是以,袁绍未到实力强至能与刘备抗衡之前,决然不会与其弟反目,自相残杀,如何肯援救徐州与袁公路沙场相见乎?何况,袁绍兵马虽盛,但若要同时挡得住袁术与公孙瓒二十万大军,亦难也。”
陶谦听糜竺说袁绍未必是袁术与公孙瓒联手之对手,甚至于袁绍很可能不愿与袁术为敌,刚刚松开的眉头不禁再次皱在一起,又听糜竺继续道:“主公,竺认为当世可敌袁术与公孙瓒联军者,非燕王刘备莫属。竺不才,愿亲往蓟县,凭借三寸不烂之舌,求燕王刘备起兵救援徐州。当然,为防万一,主公还可派一人前往冀南袁绍处求救,若是两方军马求得一方前来齐来,我徐州军与之内外夹攻,袁术与公孙瓒必然不敌,徐州之危可解也。”
糜竺说的话说的不错,中原的诸侯之中,论实力刘备绝对是第一把交椅,其次才是袁术,然后是袁绍,倘若刘备、袁绍同时发兵,或只有一路发兵,再加上徐州的十万丹阳兵,袁术就不得不慎重考虑了,其可以选择的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退兵。一旦袁术退兵,公孙瓒孤军难以成事,也不得不撤军,徐州之危可解。
陶谦大喜道:“冀南袁术处,非元龙不可,此番北上求救,两位重任在肩也。若是能成,则二位便是徐州数百万百姓之救星也,老夫在此替徐州百姓谢过二位。”
陈登与糜竺互视一眼,齐声道:“主公放心,我等必不辱使命。”
陶谦大喜,连忙写了两封信,一封交给糜竺,一封交给陈登,分别送往幽州刘备和冀南袁绍处,然后又道:“至于徐州城防,就依汉瑜之计,由老夫与二子亲自督战,以求能够坚持到援兵来到。”
半日后,徐州城北三十里处,陈登与糜竺驻马相谈,二人家将皆是在五十步外等候着。自从各自辅佐两位公子之后,糜竺与陈登之间几乎少有交谈,更多的是在陶谦跟前为各自辅佐的公子美言,抨击对方。此次徐州之危,使得二人皆是下定了将徐州献给明主之心,也因此化解了曾经的所有恩怨。
望了望远远的北方,糜竺叹了口气道:“元龙,令尊已知我等之心,事有不妙啊。”
陈登笑道:“主公已经老迈,二子无能,皆是不堪成就大任之人。原本子仲与登本是各为其保来一番争斗,奈何二子皆是不堪上墙者,其二者无论谁为徐州之主,必为徐州百姓之灾祸也。以登观之,燕王刘备乃仁义之君,贤名四播,加之其新得青州,其势正盛,若是再得徐州,则天下诸侯虽众,却无有人能与之匹敌者。子仲与登有进献徐州之功,又非是无能之人,日后定能受燕王器重也,不知子仲意下如何?”
糜竺点了点头道:“元龙之言甚合吾意,徐州乃四战之地,即便此次死守彭城,破灭袁术与公孙瓒之阴谋,谁又能保证袁术与公孙瓒日后不会再卷土重来,谁又能保证其他诸侯不会有动徐州之念,究其因乃是徐州之主太弱也。燕王刘备实乃明主,手下文臣武将如云,人才鼎盛之极也,加之不久前其又被封为皇叔,此乃已证其血脉之正也,汉室能有此明主,实乃汉室之幸也。”
前文有交代,在王允的周旋下,董卓同意了献帝关于封刘备为皇叔的建议,并下了圣旨送达幽州。这一道分封非同小可,虽然刘备按辈分也是当今皇上的叔叔,但是按辈分是当今皇上叔叔的人实在是太多了,例如益州刘璋兄弟、荆州刘表、扬州刘繇以及很多的封国王爷,但若要受到皇帝的承认,几乎是不可能的,毕竟汉灵帝并无亲兄弟,皇叔之称呼根本不该再有。有了皇叔的称号,也就是承认了刘备的血统与当今天子相近,一旦天子驾崩,膝下无子,天下之大,将再无一个汉室子孙能够与刘备争夺皇位,也就是说,只有刘备登基称帝,才称得上是正统。
[..]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