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一十八章大才徐宣 (4 / 4)
徐宣道:“主公以散粮为由,占据齐国与乐安郡,阻了曹操东进之路,逼得曹操只能借道东进,而主公欲行瓮中捉鳖之计也。与此同时,曹操久离兖州,久则生变,袁绍与袁术兄弟实难放过此两下夹击曹操,平分兖州,连成一体之大好机会,是以定会出兵兖州。兖州无主,加之粮草不济,如何会是袁氏兄弟之对手,其必灭也。曹孟德若失兖州,五万大军不战自乱,主公灭之不难也,只是,袁氏兄弟两成一体,实力倍增,主公若想南下,则就难也,此主公之忧虑也。”
刘备心中一震,不可思议地看着徐宣,眼神中尽是震惊。徐宣说的不错,刘备这一次确实想将曹操灭在青州境内,而且还是通过管亥之手,但袁氏兄弟趁机进军兖州,将地盘连在一起,也是刘备最担心的。刘备也曾经向贾诩问计,贾诩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只能是派周瑜挂帅南下,两面开战,刘备没能做出决定。
刘备急忙问道:“宝坚既能看出这一点,想必定有良策也。”
徐宣摇了摇头道:“主公最多可遣一员上将屯重兵于信都城,使得袁绍未敢轻易南下,然则袁术大军北上之势却是无法阻拦,袁术此人乃无能之辈,手下虽有主簿阎象与长史杨弘为之谋,却往往不被其纳,武将也只有纪灵堪称上将。然兖州无粮,这是不争之事实,纵有荀彧、荀攸之智,夏侯兄弟之勇,也难挡袁术大军,兖州必失。因此,以宣之见,主公不可有此次灭曹操之心,却可有引发袁曹矛盾之念。”
刘备大喜,急忙问道:“计从何出?”
徐宣道:“曹操手下颇有能人,自然会有人能看出主公之计,是以,主公应当与曹操约定,主公只负责散粮于此二国一郡,并将齐国之地暂时交到曹操手中,曹操则是负责迎击黄巾军,暗中约定,事成之后平分青州之地,主公得北,曹操得南。如此,则曹操疑心尽去,自然能够放心东进迎击黄巾也,袁氏兄弟不知主公与曹操之约定,合击兖州之事自然能成,若是主公能再稍稍助薪一捆,则此火燃之更盛也。”
刘备问道:“如何燃火助薪?”
徐宣微微一笑道:“待到曹操领军东进之后,主公可派人在冀州、兖州、豫州与徐州诸地大放谣言,说是曹操因为军粮不足,急于求胜,命令大军强攻平寿城。然而平寿城易守难攻,曹军攻城失败,粮尽待退,却受到黄巾军的追袭,不得已败退到昌乐,被随后而来的黄巾军团团围困。”
徐宣刚刚说完,贾诩便笑着接道:“主公收到曹操大将曹仁拼死杀出重围的求救信,便率领大军前往解救曹操,却被黄巾军阻在剧县,僵持不下。如此一来,不但固守兖州的夏侯兄弟心忧曹操生死,袁氏兄弟也不会没有任何心动,宝坚之计成也。”
刘备大喜,说道:“吾有文和、宝坚相助,何愁此次青州不得也。”
就在这时,一直在旁听的关羽突然插口道:“主公,除却两位军师所加柴薪之外,羽还有一把柴薪,若是一并加入,则曹操后院之火更甚也。”
“噢”,刘备知道关羽之智不在周瑜之下,只是历史上太过于傲慢,目空无人,这才造成后期一系列的惨败,否则的话,以关羽之智勇双全,绝对可以堪称三国时期第一名将,于是便急忙问道,“云长既有妙计,速速讲来。”
关羽缓缓道:“主公,据我军情报,曹操在兖州立下根基之后,曾派泰山太守应劭率军一千前往徐州接其老父曹嵩,若是主公能派出一军,扮作徐州丹阳兵,在其回兖州之必经之地突然杀出,将曹嵩击杀,嫁祸于陶谦,则陶谦未免日后曹操兴兵报复,势必配合二袁共击兖州也。”陶商率军五万救援青州,被杀得落花流水,仅与曹豹率领两千亲卫逃回徐州,其余丹阳兵或者被杀,或者被俘,是以刘备手中的丹阳兵军服很多,不要说弄出一小队丹阳兵来,就是弄出四五万人,也是不在话下。
不等刘备开口,贾诩便已经叹服道:“此计得云长补充,乃为完美之计也。曹操与黄巾军大战正酣,得知其父被害,二袁南北出兵,定然会大怒大恐,如此其便有退兵之由,主公正可成*人之美,资助曹操若干粮草,以抗二袁,并叮嘱曹操且查清楚曹嵩死因再言兴兵报仇之事。若是曹操趁此对徐州用兵,则徐州陶谦定会求救于主公,主公亦可以曹操未查清杀其父之真凶而出兵助徐,施恩于徐州百姓,以为日后进取徐州之用。”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