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六十四章 大将军的风骨 (2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两百六十四章 大将军的风骨 (2 / 4)
        见着大臣们一个个忧心忡忡、踌躇不言,御林军大将军赵括面色冷冷地一笑,顿时向赵王丹高高拱手、慷慨激昂道:“决国如同决战,狭路相逢勇者胜战场已经摆开,大军已经对峙,可谓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此时我赵国君臣应勇自当先,养出浩然正气也”

        随后,赵括那双灼热的目光又徐徐扫视着殿中的大臣们,昂声道:“当此之际,阵脚松动者必是大溃诸位身为邦国栋梁,却是疑惧不定,当真令人汗颜也”

        大将军赵括短短两句话,如同金石相交、铿然有声,听着赵括慷慨激昂之言,再看看赵括那身子硬挺的傲骨凛然模样,一班大臣们顿时面红过耳,心下连道惭愧。

        那赵王丹望着豪情勃发的大将军赵括,顿时从赵括那灼灼的眼神找出几分自信来,他心头陡然一跳,强做笑颜道:“大将军言重了,想来诸位大臣正在思忖谋划,也未必便是疑惧,哎——诸位且说,我大赵该当如何与那秦国周旋了?”

        平原君赵胜立即接道:“大军成势,大将军所言大是在理,此时稍有退缩便是崩溃无疑。老臣之见,秦国兵力已经超过我军十万,我当立即调边军十万南下,一则对等抗衡,二则昭示天下,赵国决意抗击秦国虎狼,绝不退缩”

        “此言大是”上卿虞卿重重拍案,连声附和道,“秦赵两国惟有兵力均势,四国之盟方可不乱,六国合纵方可有成”

        上卿蔺相如点了点头,言道:“山东诸侯畏秦,已是日久成习,我大赵若无大勇之举,也实在难以合纵也。”

        老国尉许历叹息一声道:“我接赵商义报:魏国、齐国两国的丞相又在和秦国的特使眉来眼去,那楚国还在首鼠两端、拿不定主意,燕国一帮元老争吵不休。老臣观此中之要,便是两国对我军能否胜秦,心存疑虑了。”

        这老国尉许历本是不理邦交事物,为大军筹备粮草、居中调度、谋划战事才是其本职。但是此时赵国面临的局势太过凶险,一冬来到处是议论纷纷,许历这老国尉也不得不关心些邦交之事了。“真是岂有此理”赵王丹闻言,一股怒火猛地窜了上来,他费力地压制着怒火的爆发,高声言道,“魏、齐反复无常,楚、燕畏首畏尾,当真可恶、可恨也”“我王息怒。”上卿蔺相如很是冷静,他拱手言道,“秦国近四十万大军压在上党,对魏、韩犹如泰山压顶,犹疑观望原是常情。赵军十万南下但能成行,臣等便立即分头出使。非但韩、魏,便是齐、楚、燕三国,也可稳定。”“好”赵王丹断然拍案,却又突然犹豫道,“不妥,若是边军十万南下,那胡人匈奴卷土重来,当如何……”“呵呵——我王毋忧,此事原是简单,且听赵括一一道来。”大将军赵括淡淡地笑了,他静静地等了一会儿功夫,眼见列位重臣们都纷纷亮出了观点,眼见赵王丹就要最后拍板,是该他一鸣惊人的时候了。

        顿时,大将军赵括那昂昂的声音在大殿中回响不绝,只听赵括言道:“先说邦交,赵括以为六国合纵暂不可侍,四国之盟巩固已是足够”

        “战秦,我大赵之军力足够,无须他国来援;眼下所虑者乃对峙日久,粮草不济、甲杖缺少。赵括以为可先让少原君、毛遂这两位常驻魏、齐的特使吹吹风,赵括再密书一封分别发往大梁和临淄,来日借粮、借甲杖不难。”

        赵括这番话说得信心十足,因为魏、齐两国的权相全都被他攥在手心里,铁鹰营的密探更是不时地向须贾和后胜上门敲打,少原君、毛遂两位常驻特使更是时常沟通联络,一明一暗相辅相成,谅须贾、后胜这两位权相不敢搞出什么猫腻来。

        至于六国合纵,自战国苏秦首倡以来,联军从未见到何等的大胜,说是乌合之众并不过分,赵括也从未指望从他国借到兵来,因为那借兵、仰人鼻息的滋味,赵括并不想沾。

        “大将军所言甚是,借粮才是邦交第一要务”那平原君赵胜捋着长须言道。这大战一起,老国尉许历不断地请粮,粮草可是消耗得如同流水一般,对此平原君赵胜可是深感心痛。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