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嘉定 一 (1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三章 嘉定 一 (1 / 3)
        七月初四。午时。

        浏河。刘家港。

        高旭原计划从吴淞江经上海、嘉定向苏州挺进,但是他绘制的地图经过老家伙的完善补充之后,他才完全明了苏州境内的所有水系,才发觉从崇明经吴淞江到苏州,根本是绕了远路。崇明至苏州的最佳水路是经浏河到太仓、嘉定,再经娄江至昆山,直达苏州城的娄门,大约一天一夜的路程。这条线路几乎是一条直线距离。

        这条由浏河与娄江组成的水路,直接连接着崇明和苏州,在将来,这会是一条上演生死时速的生命线。

        当年郑和下西洋,先后七次都是从这个刘家港起锚的。这里曾经号称“天下第一码头”。而第十三章嘉定一这里,也是当年抗倭名将戚继光检阅、操练水师之处。如今,则是高旭再次踏上江南这片土地的。

        经过一个上午的仓促准备,高旭领着二营人马,以及大批的辎重所组成的船队从崇明港口出发,直达浏河镇。高旭从崇明带的二个营六千人,分别是赵明月为首的亲兵营,以及张鹏翼为首的淮海营。

        高旭当初组建他的亲卫队时,就分了左右两队。一队是以史战为代表的高氏海盗力量,一队是以徐鸿为代表的江阴本地力量。可以说,崇明的高氏,以及江阴的义民,一直是高旭事业的两大支柱力量。如今,徐鸿的左卫队扩编为第三镇第一营,而史战的右卫队也扩编成一个纯粹以高氏精兵组成的亲兵营,不过统领不再是史战,却是换了又一个情不甘心不愿的赵明月。

        这支来自高氏精锐所组成的亲兵营,由三个支队组成。其一是高氏舰队中精选出来的海盗,千总名叫赵天武,他是赵明月的堂弟,与赵明月一样自幼丧父后被高老头抚养长大;其二是高老庄的庄丁和护院,第十三章嘉定一这些人都算是高氏的家仆力量,那老家伙乌总管就是这些人的头;其三则是高氏工坊中抽调出的各式工匠,这是高旭特别所要求的,这支工匠队伍由因狙击托马斯而立了大功的毕拐子的徒弟马三炮为首。

        为了自己宝贝儿子的安危,高老头几乎抽空了高氏的精锐力量,才组成了这个亲兵营。

        至于那个张鹏翼,他帐下淮兵的战力也有明军的平均水平,比起那些投清的绿营兵来说,也是旗鼓相当。无论如何,既然张鹏翼深明大义,响应同盟会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号召,高旭是绝对欢迎的。那些淮兵总比那些仓促招募而来的乡兵要强得多。

        由于同盟军增加了赵明月的亲兵营,以及张鹏翼的淮海营,高旭决定把亲卫营作为第三镇的第二营,淮海营作为第三营。原来在江阴招募的第三镇的二营与三营,都作为预备营。

        这样算来,同盟军除了阎应元的第二镇外,徐玉扬的第一镇,以及高旭的第三镇,都有三个主力营以及二个预备营。

        因为僧多粥少,从西班牙战舰上缴获的一千多支西方燧发枪,优先装备了亲兵营中以赵天武为首的海盗支队,余下了三百多支则是装备了以马三炮为首的立下保卫高老庄大功的工匠支队。

        马三炮在与那托马斯的对决中,见识了这西洋燧发枪三段轮射的犀利,对于那些旧式的火绳枪更看不上眼。作为一个出色的铁匠、制铳匠,对于高旭想把那些火绳枪改装成自生火枪的想法,马三炮却不像他师傅毕拐子那样断然否定。对于火绳枪与自生火枪,区别只不过是点火装置的不同:一个用火绳,另一个用火石。理论上只要在火枪的右侧增加一个燧石的撞击装置,就可以改装而成。能不能实现,马三炮只有拿出改装后的自生火铳才具有说服力。但他没有时间,只有在临行之前,背着师傅毕拐子,从工坊中暗地里取出一批火石以及制作工具,以便将来有时间改装。

        对于那些燧发枪,以老家伙为首的庄丁支队却是不屑一顾。高旭发现这些高氏庄丁都武装着清一色刀枪之类的冷兵器,而且人人竟然背着弓箭,难道他们都是弓箭手?当高旭把自己的疑问问起老家伙时,那老家伙只是笑笑不语,随手挑出了几个庄丁,然后随手指着江面上的一群海鸟。接着,高旭就听到一阵利箭穿空之声,那群海鸟不消一会儿功夫全射下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