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五章 议守明伦堂 (2 / 3)
当年海贼来袭江阴时,知县衙役望风而逃,唯有阎应元一人一骑,大声疾呼,千人相随,以竹竿为枪,拦截海贼于江岸之下。阎应元那杀伐果断的性格给这些耆老们极深的印象。在这非常时期,只有让阎应元这种智勇双全之辈才能担当大任是所有耆老们的共识。
陈明遇一听阎应元醒来,顿时欣喜万分。只是中午的时候,大伙都在城头抗战,自然不知阎应元醒来。而且回来时,阎小玉却一直没提此事。陈明遇站起身来,走到阎小玉跟前,急急问道:“小玉,阎兄醒来时可有什么交待?”
阎小玉依然神色从容地望着望众人。不急不燥。不盐不淡。
她不急,众人可都急了。
而高旭总觉得这阎小玉瞧着自己的眼神里有一点特别的不明所以的东西。
等那阎小玉吊足了众人的胃口之后,才缓缓地说道:“今日清兵首攻不利,又折损大将,明日必定疯狂报复,江阴城已芨芨可急,而诸位却在明伦堂争个不休,毫无定论,岂不是把一城之民置于刀口上于不顾?家父午间醒来,只言四字:死战!勿降!至于守城之计,小女子昔日曾听家父有言,如要守城,必需要举全城之人力与物力。先说人力,则是统计全城居民有多少保、多少户以及多少人丁,人丁之中又分多少青壮老幼,全部登记在册。再从中选择勇猛者组成守城之卒,组织老弱者搬送物资。至于物力则把所有的盔甲器械之类的辎重、钱粮以及诸如油盐之类的日常用品收集一处,兵器战时发放,日用品每户限量供应……”
阎小玉的一番言语说罢,众人听罢一阵惭愧。阎应元曾经担任过京仓大使,也就是管理仓库的小吏,有着较强的统筹协调能力。阎小玉自小时在父亲的耳濡目染之下,不像一般不问世事的大家闺秀,说起话来一针见血,端的是有条有理。
高旭看着阎小玉那细细的小眼睛里透着一股悠然之色,举止落落大方,而立在她一旁的陆楷却依然怯场,在众人的注视下像如入虎穴般慌恐,但在妻子冷静而又鼓励的目光下强自保持着书生风范,一副身不由已的样子,看在高旭的眼里,不由哑然失笑。能进这明伦堂议事的大都是江阴城里有头有脸的人物。那个阎小玉大概有一片望夫成龙的苦心,借着传达父亲醒来的口讯的机会,非得把自己的夫婿推进明伦堂的议事厅。
陈明遇身处主事的位置上,虽然对江阴的困境劳心劳力,但他那在非常时期也不善决断的性格,对于守城要务也是焦头烂额。现在阎小玉打着父亲的旗子说出守城的大致纲要,顿时喜道:“侄女说得有理。守城必须举全城所有之人力物力,与鞑子血战到底。”
对于阎小玉之言,高旭也是深表赞同,如果人力物力没有组织,光靠城民的自发而为,势必杂七杂八。如同今日在守城的时候,虽说举城皆兵,但这城上城下纷乱不堪,城墙内的阶梯挤得密不透风,运送守城物资的效能极其不佳。这全城的人力物资必须在统一的调配之下,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想必管理过京仓的阎应元深于此道,历史上才能领着全城死守长达三个月之久。
对于阎小玉以阎应元的名义说出这番话,众人再没有异议,开始紧张地连夜统计丁口,统筹物资。
在明伦堂外堆着高旭当初送进城的大批辎重物资。这批物资陈明遇早就派着衙役守卫,今日守战当中花费了大量的刀具火药,但堆积如山的粮食依然如初。对于统筹物力之责,阎小玉没有因为自己是女人的身份而推辞,而是在夫婿陆楷、夏维新以及许用为首的大批诸生的协助之下,开始调派统计。这阎小玉颇有其父之风,不论言语还是行事,总是条理清楚,不急不燥,细心而又严谨。
统筹之中,油盐不足,众人苦思无果,高旭在一旁接口道:“无妨,城中所缺之物,尽量向我说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