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一章 荐叔,你是对的。 (2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五一章 荐叔,你是对的。 (2 / 3)
        另一个是隆武朝的东阁大学士刘中藻。

        刘中藻是去年九月份奉隆武帝之命,出使江南的。自从七月份高字营的江阴小石湾大捷,以及八月份覆灭了清军江南水师耿仲明部,并擒杀了三顺王之一的耿仲明,消息传到福州的隆武朝廷,崇明高氏的崛起就进入了隆武的视线。当时隆武正处于福建郑氏家族的挟持架空下毫无作为,自然想寻找外援。所以,隆武帝派遣大学士刘中藻出使崇明,封高旭为崇明候,封高旭的老丈人沈廷扬为大学士,并寻求崇明高氏的支持,作为朝廷制衡郑氏的外援。

        初到崇明时,作为传统官僚体制内的一员,刘中藻对于高旭这个同样出身于海商阶层的代表人,是抱着极大的成见。因为有了福建郑氏家族郑芝龙、郑鸿逵兄弟的前车之鉴,在刘中藻的想像中,这些海盗势力无一不是sī心自用,挟名自持,视朝廷为无物。

        但是让刘中藻不得不承认的是,相比起福建郑氏,崇明高氏对抗清事业的支持是不遗余力的。高氏家族的势力不足郑氏的十份之一,但他的十份都抗入了抗清大业,而福建郑氏家族却是坐拥富可敌国的家资,以及十数万sī兵水师,却是畏缩在福建后方醉生梦死,苟且偷生。

        第一次见到高旭时,从外貌来看,刘中藻对于他的观感并没有太多的深刻,就是除了他那双看上去并不锐利,却有一种无可言传的dòng悉力的眼睛。同样作为海盗家族的少主,刘中藻不免把高旭与郑森摆在一起比较,相比起来,就外表而言,郑森显得更英气勃勃一起,但比起气质来,郑森就相形见拙了许多。虽说郑森曾入南京的国子监,并拜在东林大佬钱谦益mén下,才学不凡,而这个高旭向来有làngdàng子,不学无术的名声,但在气度上,这高旭从容、谦虚、大气,不像郑森那样总是盛气凌人、自命不凡的架势。

        刘中藻年局四旬,是崇祯十三年庚辰科进

        授行人官职,曾奉旨出山海关慰劳守边三军,见多识广。他当然知道了解一个人,得从他所做的事开始。

        而这个高旭的行事着实与众不同。

        他以迎合时势,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名义,创建了同盟会。借着江南反抗剃发令的活动,在一座座化为废墟的死义之城中,同盟会犹如在寸土寸血中滚雪球一样,把无数的仁人志人团结在一起,成为拥有百万会民的A然大物。

        而且让刘中藻越来越侧目的是,这个同盟会不像历史上以前的那些诸如红巾教、白莲教这些组织,也不像江南文人发起的诸如复社之类松散的诗社,也不像明末显赫一时的纯粹由官绅抱团而成的东林党,更不像一般的江湖mén派,它是有着明确的迎合时势的政治纲领,有着以缔造一个**的朗朗乾坤理想的中华旗,有着宣传会义纲领的报刊中华报,有着一支所向披靡、捷报频传的会武力量同盟军,甚至有一部犹如《大明律》一般的《同盟宪章》,有日趋严密的组织机构,还有独特的施政纲领《行政简要》,以及包括了农工士商各个阶层的全民xìng会员覆盖。

        这个同盟会在刘中藻的眼里,已完全等同了一个小朝廷的xìng质。而且,同盟会的会务员执政体系已经在江南光复区的苏、松、常三府推广。

        这高旭的政治野心已经昭然若揭。

        除了政治上的同盟会之外,这高旭又拥有了华商会的控股权。华商会作为一个纯经济组织,自从高旭鼎定了闽海局势之后,华商会就替代了福建郑氏家族在东南海的垄断地位,海上贸易的巨额利润又为同盟会奠定了厚实的发展基金。在同盟会的江南控制区,为了战后的生产恢复,同盟会免税三年的政策,更是博取了民心。相比起来,无论是绍武朝廷,还是永历朝廷,初建之时,没有钱饷来源,只有大肆搜刮民间,引得怨声载道。

        同盟会的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政治纲领聚集了危时救亡形势下的人心,华商会的重商主义又取得了海商阶层的积极支持,为同盟会解决了建设、战争资金,而会武力量同盟军的连番大捷,又更为高旭取得了一làng高过一làng的声望。在这样的形势下,在刘中藻的眼里,这已经不仅仅是luàn世造英雄这么简单,因为这个高旭已经有了成为天下英雄共主的潜质。

        如果高旭要抛弃大明正统这面旗帜,悍然自主,谁又能阻止了他?

        这朱明王朝早已成了明日黄花,那些代表大明正统的藩王也个个担当不起中兴大任,这又能怨得了谁?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