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闽海新局势 (3 / 5)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章 闽海新局势 (3 / 5)
        对于这点,郑芝龙是毫无疑问的。

        这个时候,他倒是庆幸“捐款”了同盟会巨额的金银物资。到时向高旭寻求支持时,也能理直气壮。

        郑芝龙领着郑氏水师回闽南之后,高旭撤去了闽安门的重兵防御,一旦与郑氏结盟,那在海上就没有敌手了,有史必达的同盟舰队的拱卫,高旭终于可以把注意力全都放在内陆的建设上。

        在以福州为中心的闽北地区,在文政方面,由于有一批以刘中藻为首的,诸如张肯堂、曾樱、路振飞这些隆武旧臣的支持,高旭很快以隆武朝廷的虚名,搭起了架子来设官理民。在福建,高旭没有强行推行同盟会的执行框架,毕竟,福建不同于江南,同盟会的运动本没有大范围的推广,这需要一个过程。在高旭的计划里,江南苏、松、常三府是作为特区xìng质的同盟会新政试验点。只有在同盟会在江南特区执政的经验达到完善,才能向其它的光复区推广。

        高旭现在所要做的是扩大同盟会的影响,大力以《中华报》宣传同盟会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纲领主张,培养同盟会的社会土壤,到了一定的时期,再把福建纳入同盟会的执政范畴之内。

        在福建,由于清兵入闽以来几乎没有受到抵抗,所以,在社会生产力方面没有像江南那样受到严重的破坏。但以高旭来看,福建的社会秩序虽然没有打破,这有利,也有弊。利的就是能快速恢复社会生产,弊的是禁锢人心的旧式的麻木不仁的民众思维没有像江南那样打破得彻彻底底。

        所谓不破不立,就是这个道理。

        但是同盟会的推进,这个急不得,特别是同盟宪章之中的那些新式的东西,都需要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

        目前来说,作为后方战略空间的福建,高旭只要求稳。只有稳了,才能调动资源去支持江南前线。

        当然,目前来说,闽南也不平静。

        自从郑芝龙领水师回到安平之后,望着成为一片废墟的安平城,痛心疾首不已。

        勒克德浑从泉州偷袭安平城之后,就再没有回泉州,而带着从安平城抢劫来的不计其数的钱财物资,向漳州城方向撤去。相对来说,漳州府与汀州府相领,而汀州又与赣南相邻,由于闽北地区的仙霞关、分水关都控制在同盟军手里,江南的金声桓部要驰援勒克德浑,只有从赣州、瑞金方面进入汀州接应。

        隆武二年的四月初十,勒克德浑领部由安平镇途径同安县。郑芝龙领十万郑军追击到同安城,以十倍于清军的兵力,把同安县城围得水泄不通。城内驻扎着勒克德浑的一千满清骑兵,一万余绿营兵。

        所谓哀兵必胜,但自十一日起,郑军连续攻城十日,仍然不克。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