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六章 军议 上 (2 / 3)
在高旭的引见下,阎应元参见了初次见面的高老头和沈廷扬俩人。
江阴一义见城的血战,使得阎应元的智勇之名已经名扬天下。阎应元曾任京仓大使,江阴典吏,要论官职,实在是微不足道,甚至还称不上官,只不过是吏而已。但无论是出身大海商的高老头,还是昔日官居尚书高位的沈廷扬,都不会因为阎应元是个微末典吏而小视于他。
阎应元虽然大病尚未全愈,形色颇为憔悴,但他那眼中偶尔闪现着充满着敏锐的目光,再加上他那不卑不亢的态度,高老头与沈廷扬这俩人站在高旭背后的二大巨头,对高旭如此重用阎应元的担心就放了下来。
有些人,盛名之下,难副其实,但有些人你只要一眼就明白他是个实至名归的人。
这个阎应元显然是后者。
作为会议召集者和主持者,高旭没有诸多废话,而是直奔主题,先向众人陈述贝勒勒克德浑的满兵主力从南京进入江西的探报。
同时,高旭又示意邬含蓄,向众人解释介绍江西的大略形势。就算高旭知道历史大势的走向,但他做得越多,历史就越变得面目全非。所以,高旭对于情报的收集极为重视。作为后来人,高旭知道,没有情报支持的任何决定,都是盲目的。
由于高旭的重视,再加上在高老庄总管邬老家伙及其侄子邬含蓄这两个大小阴谋家的操作下,被后世称之为黑衣卫的同盟军情报宪兵处,以崇明为中心,先南后北,先东后西,以高氏原有的商业渠道为支架,以各个省份为区域,不遗余力地渗透着,并取得了相当的成效。
邬含蓄得到高旭的示意,立起身,如数家珍一般介绍起起来:“自从去年左良玉之子,左梦庚领十数万明军向鞑子英亲王阿济格不战而降之后,其部将金声桓为保其兵权,自告奋勇领兵进入江西,为主子开疆辟土。五月下旬,明江西巡抚邝昭望风而逃,六月下旬,金声桓不费一兵一卒占领南昌。至八月底,江西十三个府除赣州、南安之外,尽为金声桓连同原大顺军的绿营降将王得仁两部所有。”
听罢邬含蓄的介绍,高旭又指着墙壁上的江南形势地图,道:“如今在江南,控制在明军手中,有席大学士黄道周督师下的浙东地区;郑氏家族控制下的福建全境;江西省以赣州为主的赣南地区;湖广总督何腾蛟节制下的湖南、云贵地区;以及广西巡抚瞿式耜主政下的两广地区。”
“要论起来,在南方,明军控制的地域不算少,拥有福建、湖南、两广、云贵六个完整的省份。但去年下半年抵抗满清的却只有我们同盟军在苏松地区浴血奋战,给满清以重创,此外还有浙东明军进攻杭州、大顺军余部忠贞营进攻荆州的战事。像福建的郑芝龙、湖南的何腾蛟、两广的瞿式耜,他们坐拥这些钱饷最为充足的省份,自清军南下以来,却是一味坐食后方,毫无作为。至于郑芝龙,更是通敌买国。而云南、贵州过于偏远,就不说它了。”
高旭略略停顿一下,给众人一个足以消化这些背景信息的时间之后,又道:“在这个时候,那勒克德浑的满兵主力兵出南京,秘密入赣,他究竟有什么企图?”
对于这种军务范畴的问题,像高老头、沈廷扬这样的大佬,当然不会有看法。高老头长于商务,沈廷扬长于政务。至于顾炎武,他向来只专注于同盟会会务,鼓动民众加入恢复中华的大业中来,这才是他最擅长的事。还有陈子龙,他诗才虽好,但实务能力不过中人之资,而且他初入同盟会,资历不足,一时之间,也不会有什么好建议。
在军方将领中,徐玉扬是名将不错,但他长于临阵撕杀,而不长于全局参谋;徐鸿虽然综合素质不错,但在军略方面的能力尚须磨砺;至于何常、史必达、赵天武、顾容等人,都只是方面之材,还有赵明月,纯粹是来打酱油凑数的。
要说起来,高旭不免心酸,人家打天下,端得的名将如云,谋臣如雨。而他呢?名将有个把了,谋臣在哪里?要说南明时期,最好的谋臣,自然莫过于洪承畴。但这家伙已铁了做二鞑子了。满清朝廷得其辅助,平定江南时不知省了多少的烦心事。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