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一章 酒水之争 (2 / 3)
“不,他们想阉割我们的精神,剥夺我们的尊严!看他们在北方干了什么?只要他们的旗人骑着马,跑地一圈,一个个村镇都是他们的土地,土地上的人都是他们的奴才,生死予夺,这就叫做跑马圈地!除了屠杀、抢掠、圈地、投充之外,他们还要像猪羊那般,把我们剃毛蒸煮,作成他们的盘中餐,让他们十数万的满人世世代代地鱼肉!”
“留头,还是留?这是两难的选择。北京剃了,南京剃了,苏州剃了,杭州也剃了,这些大城市,里面的人,留着头,留着金钱鼠尾的型,还有人恬不知耻地称剃令是‘新朝雅政’。他们选择了留头,但是江阴出了第一声留不留头的呐喊,然后是嘉定,昆山,松江……”
“很多人,在血战中死了,他们成为记念碑上的一个名字,但他们死了么?——没有,他们活在我们心中,他们活在后世的青史里!——记得我当初举义的时候,一个扬州书生要自杀成仁,我要他活下去。但他说看不到希望。我说只要活着,就能看到希望。他问我希望在哪里?当时,我无言以对。于是,他最终杀身成仁了。”
“但是,如今,我却是看到了希望——因为英烈记念碑上每一个英烈的名字都是希望。正因为有这么多英烈前赴后继地奔赴国难,我们的希望之光,犹如星火燎原。”
“我们的牺牲有多少,我们的希望就有多大!——所以,今日,我们这些活着的人,把手中的所有美酒,都奉献给所有死去的先烈,去浇灌我们的希望,去抚慰他们的英魂!”
酒宴是在坊内的忠义堂里举行的。在会堂之外的道地上,竖立着一块铭刻着死难英烈名字的记念碑。
自从高旭在同盟广场矗立起第一块最宏伟的中华英雄记念碑之后,中小型化的记念碑就在各地如雨后春笋一般生出来,激励着后人。在高老庄内的忠义坊,自然有这么一块。这是坊内的英烈之后出资修建的,上面铭刻的都是他们的先人。
当高旭下令夏完淳命人把酒宴中所有的酒坛供奉在堂外的记念碑下时,阎小玉暗地里看待他的目光柔和了许多。
至于阎应元,看着高旭的目光却是颇为复杂。其实阎应元不是这种迂顽、拘于小节而又不知变通的人,要真是这样的人,面对着十数万清军兵临城下时,他又如何应付自如?他自然知道高旭提出以水代酒是好意,是为了他的健康着想。
可阎应元却不是这样想的。
如果他阎应元是一杯酒,在哪里都不会成为一杯水的。
他来到崇明,虽然在某种意义上已承认高旭的领袖地位,但他的风格节操绝不容许质疑,他该坚持的也绝不妥协。
但是阎应元料不到高旭却是用个祭奠英烈的名义,把所有的酒全搬到忠义坊外的记念碑下。宴会上全部以水代酒,并声称,今后在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大业未竞之前,今后凡遇宴席,皆以水代酒,所有美酒则全部祭奠英烈,以慰先灵,当大业竞成之日,便是我等不醉不休之时。
高旭以禁酒令的方式,同样向阎应元表明,他的坚持,也绝不妥协。
没有人知道高旭套着大义光环的禁酒令是与阎应元交锋的产物。
除了阎小玉。
她望望脸色仍然如常日般冷峻的父亲,又望望容色镇定自若的高旭,眼底闪过复杂的神色。宴席是高旭办的,身为女儿,阎小玉以健康为由,告诫高旭不得给父亲饮酒,但父亲却是执意不肯以水代酒。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