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八章 洪承畴 (2 / 3)
历史上,是贝勒博洛领李成栋部先陷浙江,而进军福建,从而覆灭隆武朝廷,挟持郑芝龙北上,郑家军众龙无,福建尽为清有,然后李成栋继而南下广东。但如今,因为同盟军的崛起,以及天花在苏松两地的肆虐,豫亲王多铎、贝勒博洛、尼堪为的满清南下主力受到重创,不得不返京休整,又顾忌天花痘疫,不出春季,根本不敢再度南下。而李成栋早已在嘉定之战中战死,郑氏少主郑森则是被洪承畴所擒,在南京作质,成为洪承畴与郑芝龙谈判的重要筹码。
但满清颠覆隆武朝廷的既定战略没有改变,只不是换成贝勒勒克德浑以及绿营参将金声桓部,从江西迂回进入福建罢了。未来的变化会成为什么样子,已根本不是高旭所熟悉的那个面目了。
勒克德浑离开南京之后,洪承畴力所能及地加强南京的防守力量。
他从山东调遣绿营总兵柯永盛部移驻南京,又让恭顺王孔有德的人马从苏州移驻镇江,重点拱卫南京。至于苏州,则是由李元胤部镇守。尽管苏州不光在东面面临驻守在昆山的同盟军铁一镇的压力,在西面又面临以吴易、孙兆奎为的太湖义军的压力,可谓腹背受敌。但是苏州城内天花流行,已成为重灾区。
以洪承畴看来,只要在满清主力再度南下之前,只要以镇江孔有德部、杭州张存仁部遏制同盟军有可能起的攻势,至于常州、苏州、松江三府,只要守住大运河沿线的主要据点,就万事大吉了。
当然,洪承畴在战场之外,他也作出了几个措施。
其一,就是封锁崇明同盟军的海上贸易。
自从高氏少主郑森在去年十一月底被俘之后,洪承畴一边让郑森昔时的老师、复社大佬、如今时任满清礼部尚书之职的钱谦益苦口婆心地劝降之外,同时派出使者到福建,与郑芝龙秘密谈判,要挟郑芝龙封锁以高氏为的江南联合商会的南洋航道,以及日本航线。
封锁南洋,对于郑芝龙来说,很简单,他只要封锁台湾海峡就行了;至于日本航线,也很简单,郑芝龙年轻时在日本长崎呆过,一直以来,郑氏是长崎的主要华商,而且日本幕府奉行锁岛国策,主要的贸易商也是郑氏。只要郑芝龙放出话来,长崎方面自然就可以断绝与高氏的贸易。
由于福建郑氏与崇明高氏素来存在竞争关系,而且随着同盟军的崛起,高氏的态度越来越强硬,只是无论同盟军在江南如何风起水生,但郑氏在6上的地盘富有福建一省之地,在水路上又把持着台湾海峡,郑芝龙自然不甘心把制海权拱手让人。
就算没有郑森为质,郑芝龙也乐意遏制高氏的海上扩张。
对于这点,双方可谓一拍即合。
明亡清兴,很大的原因,就是因为两者内部的凝聚力。
尽管满清宗室内部也存在竞争,但对外的步伐在摄政王多尔兖的主政下,基本一致。反观南明的各个势力,满清没打到家门口前,要么明哲保身,苟且偷生,要么窝里斗,比如立哪个王爷当皇帝,先是弘光帝福王与潞王的立贤与立亲之争,后是隆武帝与鲁王在福建与浙东两地政权的纷立,再后又有永历帝与绍武政权的兵戎相见。要是清军打到门口,皆是一触即溃。
所以,国难当前,以郑芝龙的海盗风范完全以自己的利益为主,不顾大局,同室操戈,这不是什么新鲜事。
崇明高氏以海路起家,封锁了海上商道,就相当了扼住了同盟军的后勤钱粮。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