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八章 决战吴淞 二 (3 / 7)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九八章 决战吴淞 二 (3 / 7)
        旭卫镇有四个营,每个营下设一个炮兵队。每个炮兵队有四门火炮,一门十二磅的大破虏炮,以及三门六磅的小破虏炮。这次旭卫镇的城外实战,十六门火炮置于阵地前沿。

        虽说对于十七世纪的士兵来说,炮兵是一个技术兵种,比如用矩度测量距离,用铳规估算射程,用铳尺来达到药弹相称,用星斗来瞄准,需要简易的数字知识。但高旭结合了当初从澳门重金聘来的葡萄牙教官的经验,再加上他自己所知道的初级几何学、弹道知识,编辑了《炮兵操典》。再通过大量的实弹试验,尽可能把火炮的操作傻瓜化。

        比如火炮的俯仰装置,在临战时统一固定为五度。炮弹用定装,把射程分为几个档距,以一百米为一个档距。每个档距配置相应的定装火药包。比如测定敌人在一千米,用十档距火药,五百米用五档,一百米用一档。用一档火药,就意味着敌人已在近在百米之内,基本上用的是霰弹。

        对于十二磅的大破虏炮来说,虽然最大射程将近二千米,有效射程有八、九百米,但在实际训练之中,因为瞄准精度的关系,只有在六百米的距离上,火炮兵的命中率最高。同样的,对于六磅炮的小破虏炮来说,最大射程一千五百米,有效射程五、六百米,但命中率精度最好的只是在三百米的距离上。

        在实战时,对于骑兵的快冲锋度,火炮最多只有二、三左右的击时间。大破虏炮在六百米、三百米、一百米左右有击装填时间,小破虏炮则在三百米、一百米时有击时间。

        所以,实战时,只要炮长确定了射程,下令炮兵装填相应的档距火药,便能实施直瞄炮击。

        这关键就在于炮长的射距测量能力。

        每一个门火炮配置七到十个炮兵,设置一个炮长,相当于什长,按四四制建军原则,四什归于一队,一营配置一个炮兵队。但这次属于镇级战术,高旭把分属四个营的炮兵队集结在一起,临时设置为一个炮兵营,这利于炮兵队的统一部署。

        既然设置为炮兵营,就必须设立一个营级统领。

        高旭是旭卫镇名义上的提督,他的职责是制定战略,统筹全局,因为他烦心不仅仅是军务。

        徐鸿虽然是副提督,但他才是旭卫镇事实上的镇级指挥官。

        这个炮兵营统领的人选,着实让高旭费了一番思量,也验证了一条天生我材必有用的道理。

        ∶∶∶∶∶∶

        炮兵阵地布置在阵地前沿,四门大破虏炮居中,十二门小破虏炮居两侧。在西城下长达一里的战线上,火炮集中在西城门外的中央地带,因为西城门洞开,而且高旭的帅旗,以及同盟军的中华旗都在城门之外,这将是清军的重点进攻之处。

        高旭静静地立在旗帜之下,望着炮兵阵地上一个大声斥喝着炮长们注意敌情的胖子军官。这个胖子军官与众不同的是,他高举的手中不是拿着指挥刀,而是夹着一支燃烧着的卷烟。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