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郑氏墙脚 (3 / 5)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九十章 郑氏墙脚 (3 / 5)
        ∶∶∶∶∶∶

        高旭看着地图中长江中上游的湖广地区,大顺军余部忠贞营应该在今年的秋冬季节发起了荆州战役。在历史上,多铎回京之后,就是勒克德浑领兵从长江驰援荆州,击败了李过、高一功的忠贞营。但如今勒克德浑身在杭州,与黄道周的浙东明军在钱塘江对峙,自然是分身乏术。湖广的清军兵力极其空虚,多铎难道不派援兵?

        “湖广有什么消息传来?忠贞营的动向如何?”

        在高旭的授意之下,邬含蓄的情报网络利用原来高氏的商业渠道,以江南为中心,南到浙江、福建直至广东,西到江西、湖广甚至四川,北到江淮、山东、北京,正步步为营地辅设着网点。只是古代的通信极为不便,情报传到中枢时,往往已是严重滞后。

        让邬含蓄惊异的是,高旭虽然身在江南一隅,竟能未卜先知,对于天下大势的趋向推论竟然十不离九。情报带来的细节往往是为了印证高旭的判断。尽管邬含蓄无法理解高旭对形势的判断凭什么如何精准,但他经过无数次的惊异之后,已经变得麻木,变得理所当然,同时,对威严日盛的高旭更加增添一份透心凉的敬畏。

        面对高旭的询问,邬含蓄应道:“正哪少爷意料的那样,何腾蛟一味坐食兵饷最足的湖南,毫无作为,曾有讨伐湖北武汉的清军,但在岳州受挫,一触即溃。堵胤锡收编了忠贞营之后,忠贞营正向荆州集结,有着光复荆州作为根本的动向。”

        高旭听罢,只是沉默不语。就算荆州势急,比起江南常州、苏州、松江三府的财赋重地来说,满清的用兵肯定是先东后西。

        在南京,还有洪承畴替多铎运筹帷幄。要说起来,洪承畴身经百战,无论是政略,还是兵谋,都是一时翘楚。尽管身为穿越者,高旭通晓一些南明的历史大势以及后世的数百年知识,但高旭本质仍然是个普通人。要论谋略布局,南京的洪承畴、北京的范文程这两个明末清初的大汉奸之前,高旭根本只是个初生牛犊而已。

        过了半晌,高旭又问道:“长江上郑氏舰队的动向如何?”

        不得不说,由于有高旭的现实模板范例,郑森比历史上的郑成功还要更加的雄心勃勃。自从高旭助他取得郑氏舰队的控制权之后,郑森一直想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要让天下人不光光知道崇明有高旭,福建也有他郑森。

        郑森虽受高旭大恩,但不愿居于人下,在大将洪旭的扶助下,他领着郑氏舰队**初开始就游离在镇江至南京这段长江水域,日日上岸侵袭清军的沿岸城镇,寻找战机。

        “三天前,郑家军破了镇江对岸的瓜洲镇。”邬含蓄踌躇了一下,又道:“那郑森拒绝我们的粮食资助,每到一处,就地征饷,无论兵民,只要是无发者,一概以鞑子处论,大肆杀戮。长江沿岸的乡民对郑家军已经是谈虎色变。”

        高旭听罢,心中不由暗叹一下。以郑森看来,既生瑜,何生亮?他为人自负,过于好面子,拒绝同盟军的援助,也就是不想再接受自己的恩惠。军中无粮时,只有登岸征饷,再又他的性子太过杀伐果断,行事过于极端。那些乡民迫不得已才剃发的,但郑林都就当他们鞑子处理,这不是不分青红皂白嘛。

        高旭沉声道:“我们同盟会向来以有发者义民,无发者难民为宗旨来光复各地,要是郑森那般做法,这不是把江南百姓都向满清那方面推么?!”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