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三章 制江权之争 (1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五三章 制江权之争 (1 / 4)
        要提起清初有名的三顺王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这三人,得从头说起。

        从哪里说起?从我们的蓟辽督师袁崇焕袁大帅说起。

        袁崇焕在崇祯帝驾前誓言“五年平辽”,崇祯信了,给了他尚方宝剑去辽东。

        袁崇焕到辽东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统一事权。谁不听他的话,他就一刀剁了谁。比如毛文龙。他一刀斩下毛文龙的脑袋,崇祯很不高兴,这袁崇焕步子迈得太大了,竟敢不上报朝廷,擅杀方面大将。但杀了也就杀了,还指望袁爱卿五年平辽呢。

        高兴的是满清皇太极。

        满清的心腹大患终于经袁大帅的手除去了。因为毛文龙的皮岛根据地处于满清的后方,每当皇太极这只螳螂入关去捕蝉时,毛文龙这个黄雀就在满清的心窝里折腾。

        再无后顾之忧的好处对于满清来说,只是眼前的。

        他们还不道将来还有更多的好处。

        毛文龙死后,众龙无首,部将们争权夺利,谁也不服谁。毛文龙的三个养子毛有德、毛仲明、毛可喜也恢复了原姓。孔有德、耿仲明俩人因不服上司统辖,领部投奔山东巡抚孙元化。尚可喜没走,但在辽东军中派系的倾轧之中,尚可喜芨芨可危,为了自保,他只得另谋出路,竟然派人去沈阳与后金接洽。皇太极得到消息,大呼“天助我也”,并赐尚可喜部为“天助兵”。尚可喜携麾下诸将、辖下五岛军资器械航海归降。皇太极出城三十里相迎,赏赐珍宝无数。

        孙有德、耿仲明的新上司孙元化是崇祯朝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徐光启的学生。这对师生都是松江上海县人,他们是明末提倡洋为中用的先驱者。他们精通西学,擅长西方火器,孙元化可谓是西式火炮铸造专家。当时孙元化在登州练兵,对于孔有德、耿仲明的投奔,非常欢迎,以“辽人守辽土”,孙元化极力支持这种战略。他接纳了孔有德、耿仲明这支由辽东海盗组成的军队,又传授他们西式兵法、西洋火炮的制造技术。

        在孙元化倾力的打造下,孔有德、耿仲明部成为当时西化程度最高,火炮操练技术最好的部队。

        崇祯四年八月,皇太极率清兵攻大凌河城,祖大寿围于城内。孙元化急令孔有德以八千人赶赴前线增援,但是以孔有德为首的登州辽东兵与本地山东兵素有不和,孔有德抵达吴桥时,因遇大雨春雪,部队给养不足,士兵抢劫哗变。孔有德发动吴桥兵变,自号都元帅,耿仲明也在登州城应之。结果就是明廷费尽力气或抚或剿地平叛,把山东登州这个辽东后勤基地砸得残破三百里。

        孔有德、耿仲明兵变失败,流亡海上。

        这个时候,既然不容于大明,又无法自主,除了跳糟满清,孔有德、耿仲明似乎没有别的出路了。

        终于,皇太极得到了梦寐以求的精良的西洋火炮,因为孔有德、耿仲明俩人的来降,带来了数十门葡萄牙澳门造炮局原装的红夷大炮,而且也带来了经过由葡萄牙军事顾问所直接传授,弹药制造技术以及瞄准知识与仪器操作的军事技术人才,以及大批的铸炮工匠。除之以外,孔、耿俩人还带了大量的战船,凭船运炮使他们可以绕过山海关,在沿海任何一个地方登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