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五章 军制新编 (1 / 3)
高旭睁开眼,望着窗外透进来的晨曦,出神了好一会儿,才意识到自己身在大明朝的现实。他起了床,简易地洗漱了一下,打开房门,一走出去,只见门立着一个年轻的身影,等待着他去校场会操。
自从收到父亲投水自尽的消息之后,夏完淳痛定思痛之后,便把幸存的家人接到崇明避难,自己则是弃笔投军参加同盟军。高旭把他安排在身边,成为勤务兵性质的近卫亲兵。平日里,高旭有很多突如其来的想法,极需要一个能把他想法付诸于文字的人,而才气横溢的夏完淳便是最好的人选。
立在门外的夏完淳穿着一身藏青色的新式军装,使得他俊秀的形象中多了几分勃勃的英气。
自成军以来,除了一部分军士穿着明军那齐膝、窄袖、内衬棉花的红胖袄制服外,另外则是穿得五花八门。吴淞的战事进入相持阶段之后,高旭终于忍住不了同盟军这种犹如土匪下山一般的军容,以中华旗上的青色为主色调,在明军制服的基础上改制出一套新式军装。然后,让老家伙在高老庄的手工作坊中赶制出一千套,在他的近卫队中开始改装。
中华旗本来就是寓意着**,同盟军的军服以藏青色为主色调,便应承了打造出一个青色白天般的朗朗乾坤的理想。这便与以前明军以红色为主色调的军服区别开来。自此以后,同盟军也被世人称之为青衣军。
高旭望了夏完淳一眼,能把这个闻名江南的天才神童、被后人津津乐道的少年英雄作为自己的勤务兵,高旭还是有点少得意的,他微笑道:“存古,早。”
“督帅,早。”对于高旭的亲和力,夏完淳还是带着一丝不习惯的拘谨,他行了一个同盟军的击胸军礼,道:“禀报督帅,同盟军第三镇将士已在校场全部待命,请督帅移驾检阅。”
吴淞城是个千户所城,实际就是一个大兵营,民户并不多。在东城的校场占居了很多的面积,在修缮城墙的同时,高旭也把校场扩建了一圈,并在划出饶场的跑道,五千米长跑也是军士体能训练的主要方式之一。
在校场上,以徐鸿、赵天武、邬含蓄、马三炮为首的四营人马静静地阵列着,等待着高旭的到来。
徐鸿的第一营脱胎自以前旭卫队,也称之为旭卫营。经过小石湾、嘉定两场战斗,只余下一千多老兵。在嘉定,徐鸿又招入大量乡壮义士,把旭卫营补充到三千之数的满额。经过吴淞十余日的守城战之后,清军虽然伤亡惨得,但主守吴淞的旭卫营也折损极大。经过小石湾、嘉定、吴淞三场战斗幸存下来的老兵,算得上精锐了。这次,高旭没有打算再往旭卫营里渗水,兵不在多,而在于精。
高旭决定把所有的燧发式火枪集中起来,以新式的全火器编制来重建徐鸿的旭卫营。
因为一个纯火器防御的空心方阵是由四面组成,高旭决定以四四制来整编火枪营。以什、队、哨、营、镇诸单位逐级建军。
以十一人为一什,设什长一名,火枪兵十名,其中两名设为伍长。
四什为一队,共五十一人,设一个辎重伍,设队长一名,其中火枪兵为四十名,辎兵为五名,一队可构成火枪兵基本线型队列。
四队为一哨,共二百三十人,设一个辎重什,一个亲卫什,正副哨长各一名,其中火枪兵有一百七十人,可以构成火枪兵小方阵,作为基本的战斗单位。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