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一章 凋零 (4 / 9)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七百五十一章 凋零 (4 / 9)
        以徐光启,李之藻为代表的这一批新兴力量,逐渐的老去,正在凋谢。

        凋谢的不仅仅是李之藻,杨改革记得,若是按照历史,徐光启只怕也活不了多久。

        想到此,杨改革就是说不出的惆怅神伤。自己好不容易将大明朝从地狱里拉出来一些,可随着这批人的凋谢,这股新兴力量会急剧萎缩,对于自己拔出于地狱,有着极大的损失,这批新兴力量的下一代领军人物是孙元化,可如今孙元化的档次和地位还是太低,虽然自己是对他格外的关照了,可孙元化举人出身,本身就有着不小的硬伤,或者说,“天生就有缺陷”,如何承担得起发扬光大这一批新兴力量的重任?若是时间长,自己还可以给慢慢扶植孙元化,可如今李之藻的离去,让杨改革知道,时间不等人,自己必须准备后手,以备不时之需,以免到时候措手不及。

        历史上,这一派新兴力量,以孙元化的死为点,彻底的退出历史的舞台,随着而来的就是各种江河日下,大明朝分崩离析。这一派力量在明末或许并不是决定xìng的力量,也无法撼动传统,或许也无法真正能改变历史,或许这一派的消亡和明朝灭亡没有多大的关系。杨改革却一直就觉得,这一派新兴力量大概是明朝最后的希望了,明朝无法从一个封建王朝转向资本,工业化,也就跳不出历史的循环。既然跳不出这个循环,灭亡也就是必然。从封建走向工业所需要的种种要素,这只新兴力量基本都具有,可惜,这只力量虽然也在明末活跃着,却并没有能将明朝带出地狱的深渊。随着老一辈代表人物的凋零而凋零。这只新兴力量的凋零,如今正在加速。

        徐光启这批人会逐渐老去凋零,杨改革也不是不知道,也不是没惆怅烦恼过,可也只有到了人真的死了的时候,才真实的感觉到时间的可怕。似乎就是一晃间,人就没了,似乎只要再一个一晃,又一个死讯由会到来。

        凋零。

        这是杨改革最深的感悟。自己该怎么缓解或者说克服这种凋零?虽然一个或者两个人的去世对自己的全盘计划没有决定xìng的影响,可也不能不说没有一点影响。

        孙元化虽然一直得自己看中,可还是有着不小的缺憾,还是太年轻,还缺少能让人信服的成就,杨改革觉得,或许,该是自己做些补救的时候了,孙元化承担不起因为老一辈人物凋零而带来的压力,他们这一派,即需要在科学上有所成就,也需要在政坛上有所成就才能继续下去,没有了政坛上的支撑,他们所作的事则很难有所作为,传统力量的反扑,政治上的挤压可不是说笑,那么,自己就该找一个能挑得起大梁的人,或者说,再造一个领军人物?

        杨改革自己肯定是支持孙元化以及这一批人的,可杨改革身为皇帝,也不可能直接上阵冲锋,那样就实在太被动,作为帝王来说,还是得需要有人来为自己出面办这件事。

        想来想去,杨改革觉得,培养人才是来不及了,这种人才,没有十年,十数年的功夫,是不可能有所成就的,等新培养的人在学识上有了一定的成就,再让他们在政治上有所成就,那就更不是几年能办到的。若是按照历史,徐光启的凋零,只怕也不是多么遥远的事,自己更需要在几年之内,找到一个可以担起科技,新兴进步力量这面大旗的人物,让这个人来承受传统力量的挤压,让这个人为新兴力量的壮大遮风挡雨。

        备用的人选也有一些,杨改革也都思索过了,比如李天经。不过,杨改革又觉得不妥,虽然李天经的条件也不错,可杨改革担心,在明朝跃入工业化的关键点,只怕他也承受不起来传统统力量的反扑,他还是作为辅助力量,作为帮手比较好。自己要的这个人,还是要能直面传统压力才行,一般人只怕没这个能量,本来徐光启是可以的,可李之藻的死让杨改革感觉到了可怕,时间不等人,或许徐光启也坚持不到那一天的到来,自己还是得准备一个承受传统力量压力的人。

        工业化绝不是一天两天,一年两年能成的,等到工业化逐渐明朗的时候,势必会接受传统力量的反扑,那这个人,就要承担起接受压力的重担,为刚刚出世的工业化遮风挡雨,保驾护航。

        至于为什么徐光启能承受这个压力,一是来自自己的支持,二就是徐光启在移民上的巨大成就,有这个巨大的功德成就作为后盾,徐光启才能承受传统力量对新兴力量的挤压,这也是一般人不行的原因。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