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六章 缺粮的红线 (3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七百二十六章 缺粮的红线 (3 / 4)
        今年虽然粮食形势紧张,粮食储备已经到了红线以下,可今年又快到了丰收的季节,只要再支撑得一两个月,到了七八月间,就可以接上今年夏收的粮食了,再撑一两个月,到了九十月间,全国种植的番薯都将成熟,更是不怕没吃的。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杨改革一直就把粮食的产出作为自己关心的重中之重,对于粮食的持有,一直当成自己的头等大事。如今粮食的储备下滑到红线,杨改革鼻然有些头疼,但也不至于惊慌失措。

        “臣领旨!”施凤来答道,今年他推广番薯,终于是出彩了,倒是有点挽狂澜于既倒的模样了,人也是格外的精神。

        “对了,徐师傅说,大琉球那里,今年的第一期稻子已经收获了,产量可观,朕已经让徐师傅尽量的把粮食运到北方来,先解北方缺粮之苦,想徐师傅大琉球的粮食一到,这缺粮之苦,一定会缓解的……,朕估mō着,再有半个月左右,粮食就要到天津了……”杨改革又说道,粮食的重要xìng,杨改革向来不会忘记。对于自己huā费巨资打造的粮仓,杨改革也很是得意,也很有成就感。

        “大琉球?””

        “已经收获子?””

        “已经起运子?””“快到天津了?””平台里,是一阵的惊讶和意外。大家虽然都不自己种稻子,可也吃了那么多年的米,好歹也知道夏税什么时候收,如今才五月下旬,这么快就收获了?而且是粮食快从大琉球运到天津了,这简直难以相信。

        “……………,陛下,这才五月,这不会是……”施凤来当意外的问道,五六月向来就是青黄不接的日子,可如今第一批新米即将上市“怎么,朕还会骗人不成?这么大的事,朕能说假话么?那大琉球一年可产粮两到三回,最早的稻子,年初就插秧,四月中旬就可收获,五月就可入仓,如今运到北方来,又有何不可?”杨改革笑道,对于自己的成就,相当的得意,在这青黄不接的时日忽然运来了新粮”对于稳定粮价和人心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其震撼可想而知。

        以巨资移民台湾,开发台湾,杨改革原本的打算,除了安置灾民,更有着其他考量,比如,在日后遭灾,极度缺乏粮食的时候,用来和南方那些囤积粮食的粮商打对台戏用的,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有了自己的粮食产地,有了自己的粮食来源,杨改革也才敢放开手脚做事。杨改革最开始的打算,是在内地最青黄不接的时候忽然杀出一批新粮来,以此来作为逼迫粮商们让步的手段。

        这是杨改革退一万步的后手,迫不得已之后的手段,当然,现在南方已经被自己捋顺了,倒是没拿个不长眼的敢跟自己叫板,一般商家地主手里有粮食,提点价卖,杨改革也不会说什么,毕竟粮食紧张,涨点价也说得过去,若是说囤积不卖,想制造粮荒待价而沽,那杨改革可就不客气了。杨改革有的是手段对付这些粮商。当然,现在都用不着了,南方的粮商,地主都很有眼力,没有不长眼的。

        除了大琉球,最开始的移民洞庭湖也有着这个考量,杨改革需要把粮袋子装在自己的身上,才有安全感。

        不过,洞庭湖也有着不小的弱点,那就是粮食运到北方来,路途实在太遥远了,拿在手里,也只能说聊胜于无,杨改革放弃移民洞庭湖,也有着这个考虑。

        大琉球虽然也远,可有海船之便,运输量极大,可以抵消路途遥远的因素,再加上杨改革有意推动海上扩张,移民洞庭湖也就变成了大琉球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