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六百八十四章 联蒙抗明 (3 / 5)
别承宗就任九边督师,第一个去的地方实际不是辽东,也不是大同,而是去的宣蓟,去这个地方,实际,就是去做处理边军的最后一道工序。
按照战略,日后大明朝的边境,就不是长城一线了,也就是说,如今的边军也有必要进行改革,或者裁汰,或者合并,总之,是不可能依旧以庞大的军费来维持如今的长城防线的,必须做出变革,用同样多的钱维持长城防线,还不如把防线放在新疆,放在更加遥远的西伯利亚。
所以,如何裁汰,合并这些边军其实也是一个了老大难问题,这好歹也是好几十万人,算上他们的家属,人数更多。虽然这只是纸面上的数字。反正不管怎么说,都必须谨慎对待,寻求适合的机会来做这件事。
那如何改变现如今边军的格局?改变如今的现状,实际,此次北方的万里大战,是一个好时机,如此大战下来,必定有着数不清的功劳,有功劳,就可以升官。而边军,是很难升官的,因为没有那么多的功劳可以拿,也没有那么多的地盘可以分。现在不同了,如大战胜利,则明朝获得辽东大片土地,甚至获得méng古的大片土地,可以有相当多的地盘容纳边军的升迁,而升迁所需要的功劳,也就在这次北方大战当中。
先前的杨改革已经把边军这道“食材”做了数次处理了,比如补足军饷,比如发放棉衣,比如让他们到草原上打秋风等等,如今已经接近可以下锅的状态了,如今孙承宗去宣蓟,就是做最后一道处理,将这战功和升迁,和土地联系在一起,做这最后一道处理,边军就可以成为一道合格的“食材”了,也就可以在这次大战中发挥出自己的作用了,数十万边军发挥作用,是这次九边万里大战的关键。
“呼”杨改革长舒一口气。杨改革知道,别承宗处理边军这道“食材”已经成功了。别承宗一出京,边军们就按捺不住了,纷纷跟别承宗请战,不是他们有多么的忠君爱国,也不是他们有多少能耐,而是打惯了秋风,知道跟着新军后面有便宜拿。再就是,此次大战,也被很多有想法的边军看成了机会。
此次九边万里大战,大部分眼里,明朝赢的希望较大,既然明朝赢的希望大,那自然就得在这边下注,如何下注?边军里面也有一些不安于现状的官军,他们有的是百户,有的是千户,他们是世袭,也就注定了他们一辈子几乎不可能有升迁,也不可能有改变,百户注定是百户,千户注定是千户。要想改变,实在是太难,而如今,就有这么一个机会摆在他们面前,百户有可能成为千户,千户,更有可能成为参将,成为总兵。这个机会,就是这次九边万里大战,下注在胜算极大的明朝,就是他们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除此之外,更加底层的苦哈哈大头兵,更是希望通过参与这次明朝赢面极大的九边万里大战而改变自己的命运。
普通军户最苦,不如军官甚多,总旗的待遇不如百户甚多,百户的待遇又不如千户甚多,一个级别就代表着一种世界,要改变自己的命运,这就是机会。
别承宗要做的,不过是许诺,这次大战,出力的,有功的,总旗变百户,百户变千户,千户变参将,辽东有大片的地需要有人镇守,此次大战下来,自然有大批的人得到封赏。
就看有没有这个能力了。
所以,别承宗一出京,立刻得到了边军们的极力奉承,都极力请战,以“打秋风。。
杨改革看了孙承宗上的幕疏,用朱笔亲自在上面批了一个“可”然后在“可”字上面画一个圈,算是同意。
杨改革批过了朱红,合上奏本,暗自默默的想着,边军也并不是没有一点战斗力,实际只要不超过他们的承受力极限就可以了。怎么才能不超过这些边军的承受极限,这一点,就要看别承宗的把握了,杨改革又暗暗祈祷,事情能一帆风顺就好。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