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七章 怄到不行 (2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五十七章 怄到不行 (2 / 4)
        “朕也觉得这是件好事,其中的关系,朕就不多说了,先说说羊皮筏子运人的可行性吧,诸位对羊皮筏子运人可有疑问?”杨改革浑身说不出的舒坦,比打仗抓了某个农民造反头目更加的让人高兴。

        群臣踊跃发言,这件事,基本上,板上钉钉了,写信的是徐光启,还有周延儒的具名,光是这一条,群臣就信了大半,这个主意的发起人,居然是史可法,史可法的老师左光斗那可是大名鼎鼎,有了这条,连还想抓一些小辫子的人,也没有理由怀疑了,基本上,这种组合的可靠性,无限接近可靠,如果这种组合传出来的消息都还不可靠,那这世界上就没有什么能相信的人了。

        “回陛下,没疑问,此事,乃是师从左光斗的史可法提出的,又经过了徐阁老和周状元见证,绝对不会有假的,陛下,此事,确凿无疑……”一个大臣立刻提出来,这事,光是看涉及的人名,就可以完全相信了。

        “正是,陛下,此事,绝无意外,绝对可靠,想史可法自愿到府谷县去当移民官,必定是体察民情,深入民间的,否则,不可能知道如此绝妙的办法……”

        对于用羊皮筏子救灾,朝廷里的大佬们,那是深信不疑,相信绝对有此事。一个大臣的书读得很多,记性不错,甚至还举例历史上用羊皮筏子的事,以此来增加这件事的可靠性。

        杨改革听了这个大臣的话,很想对他说,既然你知道,早不说出来?看来,光读书是没用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没错,这种只会读书,不理解其中含义的人,即便是能把天下所有的人都背下来,也就是个腐儒。

        “嗯,朕也深信不疑,故此,才会如此大喜,呵呵,说实话,朕以前也只是想到了以船运送灾民,那里知道,陕西这地方,行船不甚方便,呵呵,如果不是史可法及时的提出以羊皮筏子运送灾民,朕怕这陕西的移民,还真是一件麻烦事,如今,有了史可法这个以羊皮筏子运人的办法,转运陕西灾民出陕,完全不是问题了……”杨改革一看见徐光启写的信件,就完全相信,用羊皮筏子运人的真实可靠性,起码,杨改革在以前的电视上,没少看见羊皮筏子。

        “陛下洪福……”

        “陛下洪福……”

        群臣纷纷朝着杨改革道喜,有了这个“法宝”,陕西的问题,似乎已经不算是问题了,谁都知道,只要把陕西的灾民运出了陕西,陕西那地方的民变,也就成了无本之源。没有大量灾民参与的造反,那只能说是山贼、土匪闹事,离民变还差远了呢。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只要陕西的灾民出了陕西,则陕西民变,立刻冰消雪融……,移民最难的是转运粮食,粮食的转运,又难在逆流而上过潼关,只要灾民出了潼关,到了黄河下游,则转运粮食,转运人口就相当的便利了,可消耗极少,大批的转运灾民,陛下,小小的羊皮筏子,如今,是为我大明朝立下大功了……臣提议,该当嘉奖……”一个大臣摇头晃脑的说到。

        “……正是,陛下,移民赈灾难就难在粮食运不进陕西,灾民出不来,强行运粮食进陕,消耗实在是太庞大了,如果能有一个办法轻松快速的把人运出来,那么,移民赈灾这件事,则简单易行了许多,陛下……移民有望,转移安置百万灾民,不是一句空话矣……”一个大臣感慨到,这封信当中说到,羊皮筏子顺河而下,可以日行四百里,也就是说,即便是从府谷县这种地方往下漂,三四天时间,也完全可以出陕了,出了陕西,到了河南境内,那就不用怕了,潼关以下,是可以行大船的,粮食的消耗也很少,从江南调粮,十成粮食,不过消耗掉一二成左右,要养活百万灾民,也养得起。这个大臣从最开始,是对皇帝的百万移民持怀疑态度的,因为还从来没有那个朝代能够做到一年之内移民百万的,虽然皇帝舍得花钱,但是,还是有不少人对皇帝的计划持怀疑态度,如今,看到了这个简便的方法,是彻底的相信皇帝不是说假话,说空话了,开天辟地以来,有组织的百万移民,就要在此时成为现实,故此,也是感慨万千。

        “……陛下,此乃我朝之幸也,想从江南调粮食上去,到河南开封,不过消耗掉一二成,要过潼关到西安府,则至少要消耗掉二三成,如果要逆黄河而上,把粮食送到府谷这种地方,得消耗掉六七成粮食,甚至七八成,如果还走陆路把粮食运到一些州县,则要消耗掉**成的粮食,甚至有消耗掉九成多的也不少,灾民在陕西坐等朝廷的救济,难……难上加难不是朝廷不救济,实在是有力未逮,转运困难啊……如今如果能有几天就可以把灾民运出陕西的办法,则粮食的消耗大减,陛下,百万移民不是空话,更不是假话,陛下,奇迹,奇迹啊如此短的时日,大规模的移民,前所未有,可谓千古以来的奇迹……,此足以流传千古……”一个大臣老泪纵横,动情的说到。

        杨改革的眼睛,也有点湿润了,在这几百年前的明末,要组织百万人口的转移,其工程的艰巨,不是常人所能想象的。

        “好,朕决定,全力支持这件事,徐师傅在信中所言,已经在着手进行此事了,动员各州县的移民官宰杀牲口,制作皮筏子了,还派了副钦差周延儒到宁夏镇,甘肃镇去收购羊皮筏子,更是准备到那些蒙古部落那里收购羊皮,此事,诸位也说说吧……”杨改革见群臣难得在同一件事上有一致的意见,所以,也就发扬“民主”,让大家讨论讨论,争取把羊皮筏子运人这件事,达成广泛的一致,不管怎么说,这件事,越多的人支持越好。其实还有一层意思,徐光启的信件里说了,他已经开始动手了,让整个陕西八十余州县,都开动制作羊皮筏子,更是北上去购买羊皮筏子,其中牵涉的银子,又是一大笔,杨改革内帑了的银子已经不多了,不得不把这事拿出来再说说,提醒群臣,掏银子的时候到了。

        对于这件事,群臣基本上都是支持的,因为这里面牵涉的人,一方面是帝党的徐光启,另外以方面,则是史可法,周延儒这两个东林党的人,在东林党和帝党的人占了绝大多数的朝堂里,基本上很难在有反对的声音。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