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五十章 羊皮筏子 (3 / 4)
“活菩萨只管问,草民们一定有什么说什么,圣天子待我们老百姓不薄,我们老百姓也愿意尽微薄之力还圣天子的恩。”一个有点见识的工匠说到。
“呵呵,活菩萨就不要叫了,还是简单一点叫徐大人的好,呵呵……,本官想问,黄河之上,以皮筏子代替舟船,是否可行?”徐光启问到。
“徐大人,就是这个事吗?这个是肯定的,自古我们黄河两边的人,都是用皮筏子渡河的,要说用皮筏子当船用,这肯定是可以的,不过,皮筏子毕竟还不是船……,顺着河飘比较简单,如果要逆流而上,那就很难很难……,下去是皮筏子背人,上来,就是人背皮筏子了……”那个带头的工匠率先说到。
“哦,是这样吗?那就好,本官再问,皮筏子是如何做的?”徐光启一边问,一边让书办快速的记录下来。能往下快速的运人就可以了,至于要回到上游,可以走陆路,用马车、骡马把皮筏子运到上游去,这个,徐光启是不怎么怕的。
“回徐大人的话,这皮筏子做起来,说起来也简单,牛皮,羊皮都可以做,我们乡下人都叫它‘排子’,做的时候,要把整只羊,或者牛的皮剥下,不能损坏一点,这个得要一点功夫,然后把毛皮脱了,吹气使皮胎膨胀,再灌些清油,食盐,清水进去,然后把皮胎的头尾,四肢都困住晾晒,待皮胎的颜色到了透明黄色,这皮囊也就做好了,然后用水曲柳木捆一个框子,把做好的皮胎捆在木框子上,这皮筏子,也就做好了……”这个工匠简单的把过程介绍了一下。
徐光启听得很仔细,问道:“几个牲口的皮胎捆成一个皮筏子?又是怎么排列的?”
“回徐大人的话,一般,我们做皮筏子,都是一只皮筏子捆十三只皮胎,前后四个,中间五个,这样一来,这皮筏子就相当的牢靠,坐起来,比船只还稳当些,即便是过黄河的一些急浪险滩,也没问题……,如果是运货物的大皮筏子,则可以很多只皮筏子绑在一起,即便是运几万斤的东西,也是可以的,从上游往下飘,一日可行三四百里呢……”这个工匠对皮筏子很熟悉,说得头头是道。
“哦,是这样,那就好,那一般的皮筏子能搭载多少人呢?”具有科学精神的徐光启,对这些细致的东西很敏感,问得相当的仔细。一天行三四百里,从府谷县出陕西,也不过四五天的时间而已,史可法的说法,完全可靠。徐光启放心了不少。
“回徐大人的话,一般载个五六个不成问题,我们这西安府的河,还算平稳,所以,平时人多的时候,多载两个也是可以的,不过,如果是过急浪险滩,人还是少点比较好,这样稳妥些……”这个工匠当真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听到这里,徐光启的眉头皱了皱,这个和史可法说的有些不同,史可法的意思是一个皮胎载一个人,可是,实际应该是两个皮胎载一个人,多的时候,也是一个半皮胎载一个人,这个比史可法的说法有点出入。
“那如果要以一个皮胎载一个人呢?能行吗?”徐光启有些担忧的问道,如果一个皮胎不能载一个人,那么,转运灾民的速度会受到影响。
那个工匠思索了一会,道:“回徐大人的话,一般在河水平缓的地方,几个大人带几个小孩,要说,一个皮胎载一个人,也勉强可试,不过,如果是过急流险滩,这就比较危险了,一旦浪头太大,会掀翻皮筏子上的人的。”这个工匠想了想,给出了答案。
徐光启听了,眉头稍松,这个问题不是很大,只事小问题,一个皮胎载不了一个人,那就加大皮胎的量就是,顶多就是多花点钱。
“原来如此,那么,皮筏子,从宰杀羊到制成皮筏子,一般需要多久?”这个关键的问题,也是徐光启最关注的,他也大概知道一些皮革的制造,一般需要很长时间。
“回大人的话,杀羊剥皮,这要不了多少功夫,关键是要暴晒的时间相当的长,一般,好的皮胎,需要暴晒一个月,才可以作出好皮胎来,其他的扎筏子,这都不费时间的……”皮筏子匠人知无不言的说到。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