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三十六章 文艺战线 (3 / 4)
既然已经征求过了意见,那么,就还是留在这里吧,那个大剧院也造得差不多了,可以在里面演出了,到时候,搞个合唱演出,弄点交响乐,再用这些忽悠一两个明末的关键人物,这艺事业,也不枉自己下那样多功夫,杨改革心盘算了一下,就下了决定,依然让郭桓在艺事业上奋斗。
“好,既然你听朕的,那朕决定,依旧让你从事这方面的事,朕前几个月,造了一座大剧院,是专门用来做演出的,特别适合你们合唱、合奏,如今也差不多快完工了,你就去那里当一个掌印太监吧,除了负责大剧院之外,也负责你原来的事,合唱,合奏这些,你要努力,特别是那些感人肺腑的歌曲,能引起他人灵魂共鸣的歌曲,这个,将是你毕生追求的事业……”杨改革定了下来,准备让这个小太监继续在艺战线上奋斗。
“奴婢谢陛下隆恩,一定不辜负陛下的期望”郭桓高兴的接受了,掌印太监,这个位子,可难得,宫的二十四衙门,才二十四个掌印太监呢,他如今也是掌印太监了,这,皇帝果然慷慨大方,跟着皇帝的人,都有出息,果然没错。
杨改革点点头,看着这个小家伙,自己或许得再弄几歌了,让他再去“感动”人了,歌曲,在特定的环境下,确实能起到很多东西不能代替的作用。如果自己要光凭着银子收买毛龙,收买毛龙的部下,这个银子,可谓是海量,还不见得讨好,比如历史上的崇祯,花巨资供袁崇焕练精兵,结果,这支精兵差点变成袁崇焕的私人部队,在野猪皮进关的关键时刻,居然会掉链子,扔掉崇祯自己跑回关外,这就是典型的悲剧。光靠银子,显然,虽然很重要,但是有时候会很不靠谱。杨改革坚信,自己不会,也不应该犯历史上崇祯的错误。
杨改革想了想,已经给这个小家伙定下了几个目标了,一个是明末的关键人物,和毛龙一样,有着改变历史进程的能力,甚至比毛龙改变历史的能力更加强力一点。另外就是杨改革准备派合唱团到陕西去一趟,为灾民搞点慰问演出,凝聚一下人心,减轻陕西灾害的压力。虽然陕西很大,但是,却只需要在几个固定的地方表演就行了,因为赈灾是跟着河走的,只需要在一些大河的交汇处,移民的安置点进行慰问就行,就可以起到很好的凝聚人心的效果。
“好了,你在外也奔波了几个月,倒是需要好好休息一下,下去休息吧,待过几日,朕再寻你,再作一些好听的歌,能感动人的,功劳,可不止这些,呵呵,要加油,知道吗?……”杨改革笑着结束了了这次接见。
“奴婢遵命,奴婢告退。”郭桓欢天喜地的走了。
“等等……”杨改革喊道。
“奴婢在。”郭桓准备出去,听见皇帝叫自己,又停下来,恭敬的答应。
“朕差点忘记了一件事,这次,不光是你有功劳,合唱团的其他人也是有功劳的,有功必赏,朕差点把这个忘记了,大伴,赏小郭子一万两银子,小郭子,这一万两银子,你自己拿去,给合唱团的人都分润一点,作为这几个月长途奔波的奖励,是朕的一点心意,为朕办事的人,朕是不会亏待他的,对了,那几个领唱的,可以多给一些,要多加照顾一些,这个,你就自己把握,别亏待合唱团的人就是……,朕将来,还有重用……”杨改革又补充到,艺战线的特殊用途,杨改革如今也算是深得要领,对待艺战线,杨改革是比较看重的,可不是普通人认为跳个舞,唱个歌那样简单。当年“四面楚歌”压垮了楚霸王军队的抵抗信心,自己也是一曲拉回了毛龙,这艺战线,绝不是嬉笑娱乐那样简单。
“奴婢谢陛下隆恩。”郭桓再次欢天喜地的磕头,一万两,皇帝果然如外界传闻的那样“不差钱”,手脚大方,谢恩也格外卖力。
……
郭桓走了,杨改革拿出密匣,翻开里面的信件,这是毛龙给自己的密信,每隔一段时间,毛龙就会写一封密信给自己,说说自己最近在干什么,有什么想法,汇报一下思想工作,工作动态什么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