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二十三章 种番薯,定升迁 (2 / 4)
“徐师傅在奏疏种还说,虽然陕西的地很干旱,种不活粮食,但是,种番薯,却还是可以,徐师傅说,经过他的走访和观察,因为干旱而种不了粮食的地,其中,起码还有四五成是可以补种番薯的,番薯的高产,大家也知道,每亩能产几千斤,如今正是种植秋番薯的好时节,错过了这个时机,今年可就过去了,徐师傅在奏疏上说,希望能得朕和朝廷的大力支持,支持他全力推广番薯,……这番薯,大家也知道当初在赈灾的方略当中,就是其中的一条,但是,当时行事匆忙,也即没有详细的规划这番薯到底该如何的推广,如今,形式紧急,陕西以及周边受灾的程度,相信大家也知道,必须出奇招,下大力气把这番薯推广出去,这件事,必须当成和移民一样重要的事来办,诸位看看,都有什么奇招?”杨改革推广番薯不是没路数,路数都有的,但是,如今旱情,远超当初的预计,如今时间紧急,不能按部就班的按照计划进行了,必须在计划的同时,另外出奇招,出新招,让番薯能迅速的在陕西形成铺天盖地之势,缓解陕西的灾情。
说到正事了,这些大臣就说不出个所以然了,一个个低着头,看着自己的脚趾头,似乎在想主意。
一个大臣道:“启禀陛下,陛下是不是派一名钦差前去专门督促各州县加紧补种秋番薯?”一个大臣按照传统的惯例提了个办法,按照传统的套路,地方出了事,就得派钦差。
“陛下,陕西赈灾,补种番薯,已经由徐子先负责了,如何还派一名钦差下去?”官僚们,立刻就这个派钦差合理不合理进行了辩论。
杨改革鄙视,歪楼也不是这样歪的吧,赶紧叫停。
“好了,诸位卿家就别争了,还是想个奇招,猛招吧,过了这几日,即便是想补种番薯,都来不及了。”杨改革说道。
群臣才没争了,开始把话题转到正事上来。
一个大臣道:“启禀陛下,臣以为,如今,要想迅速的在陕西各地补种番薯,所谓奇招,也只能让各州县重视,只有各州县重视了,这补种番薯一事,才可能立刻变为现实……”一个大臣说了实话,这件事,牵涉整个陕西,要说能有做到立刻在全陕西境内补种番薯这种事,除了通过官府,再无其他第二家。
“不错,卿家说得有理,徐师傅说他们司农司虽然在推广补种番薯,奈何始终是不得力,亟需地方官府配合和支持,所以,也在奏疏当中,恳请朕下旨督促各地州县全力配合和支持他们补种番薯……”杨改革点头赞同道。这种对付天灾还得靠政府的动员能力,政府的动员能力强,执行力强,救灾才给力,但是,要靠明末官僚阶级的执行力去救灾,这无疑,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启禀陛下,臣也赞成,陛下应该下旨,督促陕西各州县立刻补种番薯,务必减轻天灾带来的损失……”一个大臣也赞同道。
一个人出来赞成,其他人也出来跟进,仿佛什么事只要下一道圣旨,就万事大吉了。当然,这也是官场老套路了,要知道,即便是日后朱家的祖坟被挖了,皇帝也就下了一道圣旨罪己呢,可见,在当时朝廷看来,圣旨就是处理任何事的万用良药。
施凤来觉得怪怪的,昨天,他就得了皇帝传信,说今天要处理一件事,要他如何如何说,务必把这件事办成,就是要他当个托的意思。
今天说到这补种番薯的事的时候,他就一直在找机会把皇帝要说的话说出来,他还在酝酿情绪,找说词,没料到,这已经有人把他的话头带了起来,让他感觉到惊讶,皇帝什么时候又另外找托了?
见没人说话了,赶紧站出来,替皇帝当托,把托要说的话说出来,要是再不说,自己这个托的角色,可就全被另外一个托给演完了呢。
“启禀陛下,臣以为,如今,万事该当以救万民于水火之中为重,而要想迅速在陕西全境全面补种番薯,除了督促、责令各州县衙门全力配合司农司之外,没有其他办法了,以臣看,此事,必须下大决心,下大力气,下狠招才有可能办成这件事,番薯的高产,臣是知道的,一亩地可抵几亩粮田的产量,即便是水土不丰盛之地,亩产几千斤也不是难事,陛下,此乃是上天赐下救命的东西啊为此,臣谏议陛下,下旨,各州县,凡是在今年补种番薯的事上面,有大进展,有大功劳,有大业绩的,可酌情提升官品,以此来推动番薯迅速的在这些天里在陕西全境铺开……,陛下,救人如救火,百万灾民等不起啊……”施凤来终于找个机会,把自己这个托的作用很好的发挥了出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