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一章 明朝人玩海军太先进 (3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四十一章 明朝人玩海军太先进 (3 / 4)
        杨改革看着这个家伙给自己推荐的舰队组成,觉得这舰队,和安多那个舰队有很大的区别,那个西洋舰队,可没有专门运送物资的什么后勤船,而秦耀祖这家伙的舰队,有马快船这种可作战可运送物资的武装运输船,更是还有专门运送粮食和淡水的水船,这个,东西方的思维果然有着很大的不同。

        “秦耀祖,你的这只舰队,也太奢华了点吧,怎么还配如此多的运粮船,水船?”杨改革也郁闷,这种舰队怕不是专门负责战斗的舰队吧,和西方人的舰队,差距也是在是太大了点。

        秦耀祖现在恨不得他的渔政监察司都用宝船,如此,才安全,见皇帝问,立刻答道:“回禀陛下,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舰队远行在外,没有补充,岂不是散了军心?所以,奴婢这舰队里,就有马快船,还有水船,这马快船不仅可以运送军需补给,可参加战斗,还可运送马匹,到了某地,可放下马匹,就成了骑兵,如此,远洋舰队,才有威慑力,……”秦耀祖说起他的舰队,十分的有信心。

        杨改革也被雷得不轻,这不是海军陆战队吗?还是海军陆战骑兵,这……,这明朝人的思维,真的是和自己有很大的差距啊!或者说,明朝人的思维,超越了好几个世纪,是直接从十九世纪开始玩海军的?

        “秦耀祖,朕问你,你这个舰队的配比,是谁告诉你的?你是怎么想到的。”杨改革很好奇,这秦耀祖的脑子,到底是怎么想的,这东方和西方的思维差距,真的不是一般的大,如今的西方战舰,就以那个海上君王号看,有水兵八百多名,而差不多大小的明朝福船,才三百多人,这显然,西方水兵的日子,没明朝士兵好过,起码在空间上,明朝的士兵要多一些。

        “回禀陛下,奴婢愚笨得很,那里懂如此多,奴婢也是问了一些老人,一些老官军,从他们口中得知,当年三保太监郑和下西洋,舰队就是如此,奴婢也就是把当年三保太监郑和的舰队照搬而已,不过数目少了些……”秦耀祖十分的谦虚的说道,也十分的诚实,因为郑怀忠一再告诫他,在皇帝面前有什么说什么。

        ……,杨改革无语了,果然,这明朝人是从十九世纪开始玩海军的,实在是太先进了。直接跳过了西洋人那种一艘,几艘战舰打海战,玩海军的路子,一上马,就是**,大战舰,小战舰,武装运输船,后勤船的格局,海军里还有海军陆战骑兵……

        “那你这只舰队里,得配上不少的非战斗人员吧。”杨改革问道。

        “回禀陛下,确实,如果按照三保太监那种配置,这舰队里,除了官军,还有旗军、勇士、通事、民梢、买办、书手,还有户部官员,阴阳官,教谕,医官,内官……”秦耀祖心中的梦发作了,如今的太监们,都把郑和看成自己的努力目标,对于郑和的一切,都很熟悉。因为郑怀忠,内官监的种种说明,皇帝对这下西洋很感兴趣,皇帝的兴趣自然就是太监们的兴趣。秦耀祖很快乐的报出了郑和船队上的人员配置。

        杨改革彻底的无语了,按照秦耀祖的这种配置,直接跳过了海军发展史里面的十七世纪,十八世纪,直接从十九世纪开始玩,甚至,可能是从二十世纪开始玩的,杨改革记得,只有到了后世,才有各种功能齐备的船舰组成一支舰队,可是,如今,才十七世纪的前期。

        更让杨改革纠结的是,明朝的郑和是从十五世纪开始这样玩的,早了现在二百多年,离后世的十九、二十世纪,时间更是长远。

        最让杨改革纠结的是,郑和航海的资料缺失,如今即便自己想从郑和时代开始玩,也不行,现在明朝的海军水师,实在是不给力,全是小船,只能近海作战。

        “唉……,朕知道你说的是三保太监郑和那时候的事,如今,和那个时候不一样,就不要扯的太远了,说点靠谱的吧。舰队里,不要有太多的闲杂人等,舰队还是以保证战斗力为主,舰队,为了战斗而存在……”杨改革纠结了一回,觉得现在走郑和的那种路子不行了,一来这造船的技术没着落,二来,这西方也逐渐的崛起了,西方那种纯粹为战斗而造的战舰对这种大而全的舰队有着一定的威胁,自己如果纯粹的走郑和的老路子,怕是不行。

        秦耀祖想了想,道:“那陛下,依奴婢看,最好还是有宝船作为帅船,如果没有宝船,也得用这种大型福船作为帅船,坐船【战座船,大型战舰】也必须得用大型的福船,小战船可以用这种小点的福船,甚至海沧船也是可以的,这马快船则可少配一些,不装马,多装军械火药军需,水船也可以少配一些就是,这船上面,除了医官,其他的则可都省去了,如此,则可省不少人……”秦耀祖也知道,如今要打造郑和的宝船是不可能的,于是,做了一个简约版的舰队出来。

        ……杨改革本来想的是这明朝的战舰统统向西洋战舰队靠齐,纯粹的以战斗为战舰的考虑,不过,想了想,听了秦耀祖的话,再想想日后,各种舰船的分工,也是潮流,于是,决定还是保留如今明朝的传统,或者说,尝试着和二十一世纪接轨。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