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章 商议中央银行 (3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一十章 商议中央银行 (3 / 4)
        “今日召两位师傅,还有毕爱卿来,是有一件事,要和大家说说,看看大家的看法

        孙承宗领头道:“陛下有何事?只管问,臣等必定无所不言

        “嗯,这件事,国子监放**的事,是真的”李若流就是联让他放**的,这件事,有人从中作梗,只是暂时还不知道是谁。杨改革把这件事的前因后果交代了一下。

        几个,人也是大吃一惊!原本以为是皇帝叫人这样做的,那里知道,这件事有人从中作梗,幸亏皇帝及时发现,否则,这件事一牵扯下来。这皇帝不讨好不说,他们几个,差不多也别想讨好。就连孙承宗,怕也要落个教导不力的罪名。

        “这件事,联暂时也不想追究了,告诉诸位,也是想让诸个多留个心眼,有所防范杨改革的心思现在不在追究这件事上,而是想怎么把这票据业务推广开,把中央银行搞起来,这个,才是目前自己的重点。如果一味把精力放在追查幕后人的上面,未免有点“不务正业自己穿越来,不是和别人玩**。完猫抓老鼠的游戏的。

        毕自严听了皇帝的话,更是额头冒汗,这李若涟在国子监放贷。他是其中的推动者,他不过是想方便户部,让户部把银子尽快的收齐。那里知道,这件事,居然是有人从中推波助澜。想想,也是后怕,如果不是皇帝发觉的早,一肩担下来。今天,怕自己也是要吃不了兜着走。

        杨改革看自己的几个。心腹。嫡系都低着脑袋,道:“这件事就让他过去吧。现在重要的是,把联在朝堂上所说的票据业务,用银票代替银子支付的事,好好的说说,这件事,联觉得十分有益,如果操办的好,可以为朝廷凭空的变不少的银子出来”小杨改革现在的重点,就是准备推出票据业务,搞中央银行了。

        这票据汇兑的业务,在古代,也不是没有例子的,比如电视剧《乔家大院》那个里面,说的就是票据业务,搞得就是汇通天下呵呵。例子还没发生。不过对二十一世纪来说,也是古代了。杨改革想的就是也在这明朝搞一搞乔致庸那一套,搞汇通天下,然后用纸币代替小额的货币,完成货币纸化,这个,自己一份储备金,储备银,就可以发行一两倍以上的纸币,这个,凭空的就能多变出一倍银子出来,如果自己的信誉够好。发行三四倍的纸币也是可以的。这就是一个货币放大器。十分给力的金手指。

        皇帝的这个。话题,十分的沉重,牵涉的实在太大,刚才在朝堂上,就没人干说它的好处或者坏处,原因就是它牵涉的实在太广了,而且没有先例。这让习惯了从先例中寻找答案的明朝人很不适应。

        孙承宗,徐光启和毕自严三个人,也是沉默了许久,没有说话。

        孙承宗虽然对这内政,钱财方面有所了解,但是主要精力。还是放在军事上面。

        徐光启则更加关注内政,银钱方面的事。想了半天,见孙承宗似乎不准备发言,也明白自己和孙承宗在皇帝眼里的分工,孙承宗管军事,他管内政钱财,是皇帝的左膀右臂,这件事。涉及到钱的问题。他也就准备先开口了。

        “启禀陛下,臣思索了一下。觉得这件事,干系实在是过于重大,这用银票代替银子,好处是显而易见的,这不用考虑银子成色的问题,也不用考虑银子重量的问题,但是坏处也是显而易见的,这如何保证银票可靠?一旦丢失或者损毁银票小这可是一大笔的银子啊!虽然如今民间也有使用银票的,但是那毕竟不多,一旦朝廷使用银票了,臣怕这不安全啊!一旦动荡,后果不可收拾啊!徐光启把能说的说了。还有更加实际的问题没说,现在不光户部,连皇帝也没有多少钱,这东西,徐光启稍稍的算一下,全国都铺开,这什么银行或者钱庄需要准备的银子。怕海量来计算。这朝廷穷那是出名了的,皇帝也不怎么笛聊,如何搞这样的事?到时候别人一挤兑,这立刻就是一场风波。

        丢失一张银票就是一大笔银子,杨改革对这个十分的赞成,想在二十一世纪,曾经在网上流言国家准备出一千块的**,有些人就说了。捡到一张就是一个,月的工资,有的人就反驳,如果掉一张,一个月的工资就没了。而且,一个月的工资就一张纸。数起来实在没感觉。感觉自己很不值。

        杨改革点点头,又把目光对准其他两人。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