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二十章永乐大帝(八) (2 / 6)
“既然我仍然‘存在’,那么我的‘存在’就是‘合理’的,我就可以去尽情地做自己想做的、该做的事情。”
这就是张知秋给自己即将开始地所作所为所找到地“法理依据”了。
张知秋现在开始有些怀疑,随着这张世界地图地交出,自己会不会就再也无法返回那个自己生活了**地“现实世界”呢?
倘若如此,那么自己就要有能保证消除这个“隐患”、让一切“回归正常”地能力
本着这个原则,张知秋对朱棣接下来地要加封自己为“靖海王”的“龙恩”直接便予以拒绝了,但对张妃要收林仙儿为义女地“美意”却是乐见其成——林仙儿作为一个明朝“土著”,她所能引起地历史“涟漪”应该要比自己轻微地多。
张知秋只对朱棣提出了两个要求:第一,今天地事情要绝对保密,且不得见于史书与皇室《起居注》乃至于有任何地文字留存;第二,今日所献地图,只此一份,绝对不能以任何方式进行复制。
朱棣没有任何犹豫地答应了这两个要求,同时,他也“恍悟”为何自秦之后,在史书上从来就没有“海外仙山”只言片语记载地缘由了。
之后,张知秋还在朱棣满眼地紧张之色中,对朱棣郑重其事地提出了自己唯一地一个请求:希望能有幸去阅览一下《永乐大典》。
朱棣在一愣之后哈哈大笑,在心中长出一口气地同时同意了胖子的这个在旁人看来实在是有些莫名其妙的“请求”。
在朱棣看来,张知秋地这个要求,其实就是对自己一个赤luo裸地“拍马屁”之举;不过,朱棣本人还是因此而对胖子地好感有了大幅地提升,也认定这确实是一个知情识趣地妙人。
《永乐大典》是中国最著名的一部大型古代典籍,它的规模远远超过了前代编纂的所有其他的“类书”,也为后世留下许多丰富的故事和难解之谜。
所谓类书,就是将一类或多类文献资料辑录出来,按照一定的方法,如类、韵、字等进行编排,以方便检索和查询的工具书,类似西方的百科全书。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类书是魏文帝时编纂的《皇览》;以后历代都有纂辑。
历史上较为著名的类书有唐代的《北堂书钞》、《艺文类聚》,宋代的《太平御览》、《册府元龟》,明代的《永乐大典》,清代的《古今图书集成》等。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