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二八章 大工业党不好当 (2 / 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二八章 大工业党不好当 (2 / 2)
        对杨浩和严复两大巨头联袂来访,老先生颇为惊讶,令人奉茶寒暄之后问清楚来意,不由羞惭的叹了口气:“此事说起来要怪我等老朽之辈无能,得蒙先生置办下世界头一等的条件设备,一应操作教材毕备,却依旧难以堪当大任,实在惭愧,惭愧!”

        老先生张嘴就把责任往自己身上揽,杨浩赶紧帮忙开解:“老校长不可自谦,您与众人能将设备运转起来,已经相当不易。工业生产非一朝一夕之功,五年时间能正式运行都算极大的进步。”

        华蘅芳只是摇头,觉得自己心中有愧。

        从他本心来看,杨浩已经做得没法更好了。先有整tao的钢铁联合体生产系统组装好了给他们运行,整个生产过程每一种设备操作,都有胶片电影翻来覆去的放给他们学习,操作手册细致周全,只要不是文盲傻瓜,总能照着一点点的上手。

        这还不算完,他们这些身份够高的老先生教师们,还有机会去秘密实验室通过触摸屏终端,进行整tao设备的模拟操作学习,更有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实验室随便做研究。可以说,除了不能实现科幻片里的直接灌顶,论学习条件,他们已经突破天际了。

        如此周到的条件下,华蘅芳、徐建寅等等工业先驱们,带领一大帮无师自通或者留洋归来的宝贵人才,摸索学习着搭建起天津河北徐州等地的一家家钢铁厂,最快速的培养出一批技术人员和学徒工人,艰难的试探着从最小的设备开始运转生产。

        到现在三年时间了,真正连续投入运行的还是日照青岛两大钢铁厂。那里毕竟是直接从本世界组建好投影过来的全tao工厂。拥有全guo最好的一批技术和工人。才能保证其安全正常运行。

        其他的钢铁厂。如今还都在用最渣的炼钢炉炼铁炉球团粉碎一系列设备培训摸索,杨浩是打着谱儿让其中几十万吨产能的设备,当成实验品用到报废。只要能培养出合格的产业工人,一切损失都值了。

        别觉得这样就能简单了,在本世界的五十年代,中guo建设第一批基础工业时,在毛子专家手把手的指导下,用了好些年才上手。真正钢铁产业完成突破。那都到了八十年代(1980年中guo钢产量3712万吨)。

        就现在,杨浩提供了一切便利条件的qing况下,各大钢厂依旧以转炉炼钢技术,生产粗钢为主。

        看似很少的区区一百万吨年产量,已经足够令人惊悚的了,起码华蘅芳等人是瞠目结舌没法形容。因为他们走遍全世界也找不出第二家能有此等技术装备的。

        严复觉得老先生太谦虚了,不解的问:“即便所产钢材皆用于粗材,面对两亿人口之众市场,如何能消耗不尽呢?”

        华蘅芳唏嘘道:“我们低估了工业生产增加之速,却高估了普罗大众花钱消费的决心!不是没有人肯买。而是绝大多数人买不起啊!”

        严复霍然开朗,心中又是一阵惭愧。这事儿真心找不到人家工业口的头上。归给到底还是他们这些政府官员工作不到位啊!

        其实这里头还有一个要命的问题,中guo人太喜欢存钱,舍不得消费,因为自古以来几千年,老百姓穷怕了。

        十九世纪末的中guo,地主老财喜欢把银子装坛子里埋地下藏着,山西老抠们甚至能在地窖里存上上亿两的白银!哪怕近几十年钱庄票号生意起来了,白银liu通的程度依然非常低。

        明清以来的地主豪绅不怎么关心工业,他们多数通过种种手段赚了钱后买地当地主,然后再官商gou结想办法把自耕农的田地占过来,把他们变成佃户为自己耕种。丰年他们使劲的摊派税费逼迫农民破产,灾年借机抬高粮价压低地价大肆兼并土地,当大地主。

        如此恶xing循环,直到搜刮的没法再搜,弄到活不下去的农民造反起义为止。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