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北上,糟糕的航运 (3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六十二章 北上,糟糕的航运 (3 / 3)
        方云海的行动当真利索,当晚就布置停当,第二天一早,安治泰等人刚进县城就被他们盯上。中午chifan的时候,不知怎么悄悄给他们的水里下了混合葡萄糖的高浓度硫酸镁,搞得几人腹泻到脱水!不要说打听消息,半条命都整没了。

        只不过这一幕,杨浩却是看不到了,那时候,他已经悄悄绕过县城,从涛雒口乘上帆船,与彻底呆烦了的宋云生一行一起,晃晃悠悠的往北航行。

        杨浩是头一回坐这玩意,全木头打造,里外一股鱼腥味,随风吹动晃晃悠悠,没经验的人三两下就能晕头转向,吐成一堆---比如好汉王仁义。这位走南闯北一路平趟,功夫了得的高手,愣是没走出一里路,就把早饭贡献给了海里的鱼鳖虾蟹,脸色蜡黄,哪怕吃了杨浩给的晕船药,也不顶事。

        杨浩以前常坐快艇,以及过海轮渡,却也扛不住这摇晃,naodai晕晕乎乎的,连声大叫:“不行!得赶紧把大船弄来,这东西舒适性太差了!”

        宋云生却一点事没有,两腿站稳了甲板,迎着腥咸的海风笑道:“杨兄就算弄来大船,眼下也没地方停靠!咱们条件有限,且将就了吧!”

        他近几年经常从天津跑烟台或者牛庄短线,早都习惯了的。

        杨浩无奈的扶着船帮,努力把视线往远处看,对撑死只有7节的速度表示完全的吐槽无力,到区区只有一百公里的青岛,不得跑到天黑啊!

        但他没别的办法。这年头,想从陆路开车穿州过县不说惊世骇俗,也没地儿加油。乘船是最顺畅的。但在1894年,不但日照没机动船,全国沿海的长线航运,也只有轮船招商局、英国太古和怡和三家的定期航运。还多是千吨以下的小船。北上的路线,也限定上海---芝罘---天津---牛庄。

        青岛口才建成铁码头(即后来的栈桥)两年,停靠的都是帆船,偶尔有北洋水师的机器船往来,没有固定航班。

        杨浩想要与宋云生一起到天津,就必须忍受这种晃晃悠悠的低速,一站一站接力赛似的跑到芝罘为之。

        就这样晃啊晃的直到傍晚时分,他们抵达青岛,杨浩强打精神去跟蔡渠的亲戚---名为蔡永旺的铁工厂老板见面,接收转托他帮忙买下的地皮契约,晚上商议合作开机器厂的事宜后,草草休息。

        次日凌晨早行,经一昼夜的漫长折腾,终于在第三日的下午抵达芝罘港。幸而此地已经不但有了晋商票号,更有山西会馆,从来没感觉那么累的杨浩拖着快散架的身子,与宋云生等人一起入住。

        第四日,杨浩dengdai货物转运和航船抵达的同时,把这时代已算的上繁华的烟台转了个遍,拍足了照片视频资料,接收他们帮忙买下的地皮,以及一大宗的从招远那边来的金砂。

        又歇息一日,4月15日的早晨,他们乘上一艘怡和轮船公司的“天龙号”蒸汽船,慢吞吞的驶向天津。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