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 242 章(【完全不同】...) (1 / 8)
算起来丘濬他们这些阁老实际上就是以“文渊阁大学士”身份入阁参预机务,可见文渊阁这地方还是极具意义的。
正统年间大学士杨士奇领头对文渊阁的书籍进行整理,将七千多部、四万多册图书按照《千字文》的首二十字为号,分装进五十个巨大的书橱中。
于是文哥儿他们现在看到的就是按照杨士奇他们的分类模式来编号的一列列书橱。
朱厚照这个大明未来当家人也是第一次来文渊阁,在文哥儿的怂恿下踱着步子溜达进“天字一号橱”。
这里全是《皇明祖训》《永乐宝训》之类的东西。
朱厚照昂起脑袋看了半天,不太懂这是什么玩意。
文哥儿给他解释了一番,就是从历代皇帝的实录里挑拣一些英明的决定,留给后人参考一番。比如他们是怎么对待亲人对待臣子的啦,比如他们是怎么搞水利工程的啦,英明决策做得越多,宝训就越厚!
看看咱处理政务特别勤勉的太/祖皇帝,《宝训》修了好几卷;再看看这曾经出去考察民生民情的宣宗皇帝,《宝训》也修了好几卷!
朱厚照一听“出去”,登时来了兴趣,积极追问:“怎么考察!”
文哥儿便给朱厚照介绍了一下宣宗皇帝,说以前当年太宗皇帝朱棣带还是皇孙的朱瞻基往来两京之间,经常让他深入农家体验民生疾苦,了解了解种地有多难。
他登基后有次清明节骑行出宫去长陵、献陵祭奠先祖,途中看到郊外的农家想起了皇祖曾经的教诲,又亲自去农家看了看,感慨农事不易。
正是少年时有过那样的经历,他们宣宗皇帝才会特别关心民生民情,经常写《悯农诗》《减租诗》《悯旱诗》《捕蝗诗》《甘雨诗》等等与农事密切相关的诗文给官员们看,要他们好好为百姓做事。
没有经历过的人,是不会懂这些也不会关心这些的。
这个段落是图片段落,请访问正确的网站且关闭广告拦截功能并且退出浏览器模式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