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97 章(【更胜前朝】...) (2 / 6)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 197 章(【更胜前朝】...) (2 / 6)
        庶吉士的入馆考试还需要走走糊名誊录之类的程序,散馆却是涉及到职位安排,更多的还是考察平时的表现,是以散馆考核大多是走走过场。

        要不是丘濬前两年上书表示要规范化管理,大伙怕是随便出个诗赋题就完事。翰林院挑的不就是文辞出彩、才思敏捷的年轻人?

        不过考都考了,徐溥、刘健、王恕也都是追求实干的类型,对这次庶吉士散馆还是很慎重的。

        刘健把前二十份答卷看了一遍,挑拣出几份觉得不错的给王恕他们传看,如无意外,这几个年轻人接下来会留在翰林院。

        除却钱福、刘存业、靳贵这三个一甲进士之外,入翰林的名额大概只剩下三四个,须得几个阁老讨论讨论才行。

        剩下的十三四人就由分馆着吏部的王恕来考虑是安排为科道官还是六部主事。

        趁着其他人分了答卷去看,刘健才拿起文哥儿的卷子细看起来。

        对于神童的考核,大家都是把要求放低的,只要文辞读起来过得去,都能算是“七岁能诗”。

        这个段落是图片段落,请访问正确的网站且关闭广告拦截功能并且退出浏览器模式

        由于心理预期放得足够低,刘健读到文哥儿的卷子时竟觉得这水平比之一些庶吉士也差不到哪里去。

        虽然比之靳贵他们还是略差一些,不过表、诰、判语之类的再怎么写出花来也拉不开多大差距。

        刘健再拿起策论一读,发现文哥儿在人才选拔上还挺有想法,从怎么科学地进行考课(考核官员的政绩决定其下一个任期的升贬)到怎么把适合的人放到适合的位置上都说得头头是道。

        他还在文章中提出一个新鲜的“木桶定律”,表示一个木桶能装多少水决往往定于最短的那块木板,考课时可以多关注地方上的“短板”,要是有人把短板补齐了,也算是一项相当了不起的政绩。

        试想一下,某个地方城里处处修得富丽堂皇,巡按御史下去时毫不吝啬地安排最好的吃喝玩乐项目,看起来歌舞升平、繁荣富强,结果走出城外一看,百姓个个面黄肌瘦,甚至不少可怜人流离失所,连祖上传下来的田地都保不住,这地方的父母官难道能算个好官吗?

        长此以往,这样的地方难道还能太平吗?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