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三个老同学的见面 (4 / 9)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九章 三个老同学的见面 (4 / 9)
        黄晓阳接着说:“说实话,已经不想找了。去年夏天,我俩琢磨着,就到南方进了一些服装,没想到在宁洲还卖的挺不错。我俩就干上这行了。”

        陆天海说道:“有时候想想,当初跟着回城,还不如在农村插队,虽然条件艰苦些,但起码还有能自食其力。没想到回城后迎接我们的却是这种局面。”

        黄晓阳看着梁海涛:“虽然我跟天海的父母都落实政策了,不指望我们马上找工作,但靠家里养着,心里真不是个滋味儿。“

        宁洲是华夏江南的一个大省,当年有二十多万上山下乡知青。在此期间,除了上大学、参军、以各种形式招工返城,包括为国捐躯、长眠在异地他乡和已经扎根农村结婚生子的之外,这两年在大回城潮流中,有将近十万的知青回城。一时间给宁城这个几百万人口的古城带来了巨大的就业压力。

        陆天海笑着说道:”我们都不是那种愿意张口吃闲饭的人。这么做,虽然每天还得提心吊胆的防备有关部门和人员的盘查,但至少能养活自己。运气好的时候,一个月下来两个人还能赚小一百块钱呢。“

        梁海涛想起,明年的10月17日,《关于广开门路,搞活经济,解决城镇就业问题的若干决定》将出台,决定中提出今后必须着重开辟在集体经济和个体经济中的就业渠道。

        他对两位老同学说道:”华夏现在正逐步向着改革开放的方向发展,尤其是在体制改革方面,国家现在也积极在想办法,相信不久就会解决回城知青就业的问题。你们别泄气,好日子不会太远了。“

        ”海涛,你这么一说,我俩就更有信心了,我们也常想,国家要发展,总不能就这么下去吧!“

        ”这样吧!咱们仨好不容易见面,正好到了中午吃饭时间,我们找一个地方,好好聊聊。“

        说完,梁海涛就让海燕带着爸爸妈妈先回去,跟着两位同学,扛着纸箱,来到了公园附近的一家国营饭店。

        ”海涛,靠这么倒腾服装,不是长久之计。我们算了一下,扣除路费、所有的开销和费用,不算罚款,一年下来每个人最多也就赚不到四百块钱。

        我俩现在连女朋友都不敢找,这年头想要结婚,三大件一样都少不了。每年赚四百,三年一千二,根本不够。”

        “可是,我俩都不想依靠父母。说实话,他们这十年过得比我们还苦,好不容易有了好日子,总不能给他们添堵,不能让他们为我们操心。你脑子比我俩好使,帮我们想想,有什么办法能让我们哥俩在三年之内赚一万块钱?“

        “我觉得,倒腾服装这件事情你们可以继续做,千万不要放弃,这起码是一种能让手里有限的资金快速周转的生意,任何生意只要资金能快速滚动起来,就说明有市场需求,有一定规模。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