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六章 一代特殊的大学生群体 (3 / 9)
从1970年开始,直到1976年,当时的大学生中有一个特殊的组成部分,就是工农兵学员。这是在当时特殊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一个特殊现象。
1970年开始,华夏大学招生的方式主要是以群众推荐、政治审查、领导批准和学校复审相结合。这些学员学制三年,毕业后属于大专学历。
那年,燕京大学和秦华大学首先作为试点,共招收了4000名工农兵大学生。
在这七年期间,华夏各大高校以同样的方式,一共招收了九十四万工农兵大学生。
77级大学生入学的时候,75、76级的工农兵大学生还在学校。
此时,全国各地高校的大学生,似乎形成了不同思想和观点的两种势力。
一边是在十年中以政审为标准推荐入学的工农兵学员。
而另一边则是华夏恢复高考制度后,完全凭自己学习成绩考入的新生力量。
在燕京大学的校园里,虽然进入了1978年,但十年的余烈之气仍在75、76级的工农兵学员中以大字报、批判会的形式一息尚存,并时而爆出激烈的火花。
而另一方面,十年时期曾遭封禁的、戏剧等文学艺术作品,却在77级的学生中如惊蛰般复苏。
之前无缘银幕的电影作品在校园内的大饭厅重新上映,而且场场爆满,美术功底好的学生甚至临摹假票入场观影。
属于两个不同时代的佼佼者,时常在燕大校园中狭路相逢,未名湖的上空暴风激荡,东岸的博雅塔惊雷频响。
1978年5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光明日报》上发表,很快引发了一场全国范围对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1978年8月,《文汇报》上发表了卢新华的短篇《伤痕》。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