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九章 回城探亲的艰巨任务 (1 / 4)
在宁洲市的最后一天,刘娜陪着梁海涛上街买了一些东西,主要是给农场知青、青年农民和玉莲她们家带的。
逛了一天,梁海涛肩上扛的两大包服装和鞋子。他突然想起了再过两年就要建立起来的燕京城秀水街。
据说老秀水街市场自发成市于1978年,一开始只是零零落落的几家商铺,散落在一片使馆和外交公寓中间,当时附近住户不多,消费市场未被看好。
谁能想到,多年之后,它已是海外游客争相前往观摩购物的“民间贸易中心”。
甚至有经济学家称之为“用改革开放的剪刀裁剪出来的21世纪的清明上河图”。
“登长城、游故宫、吃烤鸭、逛秀水”。
燕京的秀水街,居然与长城、故宫、烤鸭这些“燕京象征”一起,成为很多海内外游客到燕京旅游的一个地标。
梁海涛顿时感觉自己就像前世燕京秀水街早期的“倒儿爷”和“二道贩子”似的。
后来,有着“国际倒爷后仓库”之称的秀水街,逐渐成为华夏与东欧相互了解的重要通道。
而那些抓住了机遇、冲破了旧经济体制的“二道贩子”,统统在王朔的笔下被尊称为“爷”,作为一个极具华夏时代特色的称呼,为世人耳熟能详。
……
这两年,凡是来自于大中城市的农场知青,每次回一趟家,都肩负着光荣而艰巨的采购任务。托付买东西的大多数是县城和宁境公社来的知青,还有生产队的青年农民。
主要采购运动衣、运动裤、运动鞋、回力鞋,以及布面、灯芯绒面布鞋。
坪乡知青农场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年轻人,而且绝大多数都出生于军人、干部和知识分子家庭。跟唐宁县别的知青点知青最大的不同,就是比较在乎吃和穿。
劳动的时候穿的破衣烂衫光着脚板,但到了收工之后,都会到溪水里把自己梳理收拾的干干净净,回到宿舍,换上自己认为最好的一身衣服。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