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孔老相见 (2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86章 孔老相见 (2 / 3)
        是啊,眼前此情此景与他们前世的相谈何其相似。以前他孔丘忧心国乱不治,今日,他忧心天下大道将末。

        地球古代:

        一次老子送别孔子,赠言道:“吾闻之,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义者送人以言。吾不富不贵,无财以送汝;愿以数言相送。当今之世,聪明而深察者,其所以遇难而几至于死,在于好讥人之非也;善辩而通达者,其所以招祸而屡至于身,在于好扬人之恶也。为人之子,勿以己为高;为人之臣,勿以己为上,望汝切记。”

        孔丘顿首道:“弟子一定谨记在心!”

        行至黄河之滨,见河水滔滔,浊浪翻滚,孔丘叹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黄河之水奔腾不息,人之年华流逝不止,河水不知何处去,人生不知何处归?”

        老子道:“人生天地之间,乃与天地一体也。天地,自然之物也;人生,亦自然之物;人有幼、少、壮、老之变化,犹如天地有春、夏、秋、冬之交替,有何悲乎?生于自然,死于自然,任其自然,则本性不乱;不任自然,奔忙于仁义之间,则本性羁绊。功名存于心,则焦虑之情生;利欲留于心,则烦恼之情增。”

        孔丘解释道:“吾乃忧大道不行,仁义不施,战乱不止,国乱不治也,故有人生短暂,不能有功于世、不能有为于民之感叹矣。”

        老子道:“天地无人推而自行,日月无人燃而自明,星辰无人列而自序,禽兽无人造而自生,此乃自然为之也,何劳人为乎?人之所以生、所以无、所以荣、所以辱,皆有自然之理、自然之道也。顺自然之理而趋,遵自然之道而行,国则自治,人则自正,何须津津于礼乐而倡仁义哉?津津于礼乐而倡仁义,则违人之本性远矣!犹如人击鼓寻求逃跑之人,击之愈响,则人逃跑得愈远矣!”

        老子手指浩浩黄河,对孔丘说:“汝何不学水之大德?”孔丘曰:“水有何德?”

        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此乃谦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则能为百谷王。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此乃柔德也;故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坚。因其无有,故能入于无间,由此可知不言之教、无为之益也。”

        孔丘闻言,恍然大悟道:“先生此言,使我顿开茅塞也:众人处上,水独处下;众人处易,水独处险;众人处洁,水独处秽。所处尽人之所恶,夫谁与之争乎?此所以为上善也。”

        老子点头说:“与世无争,则天下无人能与之争,此乃效法水德也。水几于道:道无所不在,水无所不利。故圣者随时而行,贤者应事而变;智者无为而治,达者顺天而生。”

        孔丘道:“先生之言,出自肺腑而入弟子之心脾,弟子受益匪浅,

        终生难忘。弟子将遵奉不怠,以谢先生之恩。”

        说完,那时的孔丘依依不舍地告别老子。

        孔丘想起前世的点点滴滴,他对老子从来都是敬佩不已,但他却从未想到,今世在此,还能他乡遇故人。孔丘激动兴奋得都快老泪纵横。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