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山月浮屠(十) (4 / 7)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93章 山月浮屠(十) (4 / 7)
        张琮倒台之后,历史的细枝末节似乎都在改变,人心有了缝隙,开始生长出善意的缝中花。但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杨婉,即便具体的历史会改变,但王朝的宿命不会改变。就好像人心中的情感会改变,但人心中的观念不会改变一样。

        然而,人心中的情感重要吗?

        对于历史研究来讲,确实一点都不重要。

        因为它太容易改变,一点也不稳定,并没有归纳总结的余地和价值。

        可是,对于活在贞宁十四年的杨婉来说,那是她喜怒哀乐的根源,也是她真实活着的印证。

        那些与她关联的人——易琅,宁妃,杨伦,张洛,白焕……

        这些人心中逐渐复苏的悲悯,给予邓瑛的善意,分明映衬着她二十一世纪的人生。

        《邓瑛传》出版以后,究竟有没有人为邓瑛这个人流泪,杨婉已经看不见了。但是那并不再重要,重要的是此时的人心。这些人在干冷的政治氛围之中,准许杨婉为邓瑛说出那句“不服。”而封建时代之后,那个写《邓瑛传》的杨婉,不也正是在干冷的史学氛围中,为那个一直跪在寒雪地里罪人,披一件寒衣,喊一声“不服”吗?

        既然如此,还怕什么。

        邓瑛一直都是邓瑛。

        而杨婉也从来没有改变过。

        **

        贞宁十四年一月初,学田案尚未审结,大明官场上却发生了另外一件事。

        浙江巡盐御使上本参礼部侍郎梁为本与倭寇勾结,开办私盐厂,当地盐蜀提举司几次每次派去征税的人,不是被杀了,就是被打得皮开肉绽地放回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