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然正气 (3 / 7)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浩然正气 (3 / 7)
        扒拉下来晒干,秀瑶就去借了风车扇过,将秕子都扇跑,这里面绝大多数都是实诚的,童叟无欺。

        老张头一连抓了几把,尝了几个,发现都是很饱满的颗粒,赞许地颔首:“的确是好货色,我们都要了。”肥县是济南府大县(剧情需要),县城里人口密集,百姓富足,老张头炒货铺子,生意还是不错的。

        秀瑶欢喜道:“好嘞,爹,咱们给张爷爷赶过去。”

        秦大福和秀瑶把瓜子运到铺子后院,卸下来,过了秤,一千斤多一点,一共是六吊钱,给了两吊钱,四两银子。炒货店做零碎生意,喜欢零钱,不过他也知道乡下人一般也喜欢拿铜钱,所以没有都给银子。

        秀瑶家原本有两千斤的,她就拉了一千斤,因为两千斤太多,如果一下子出手,人家就要趁机压价。

        还是像甜菜那样,如果自己家种了自己家用,自然是好的,若是种太多,那就要出手,零售的话卖烂了也卖不掉,那就必须出手给油坊,可油坊自己有契约田,若是别人卖给他,他就要压价。若是卖得人多,那价格就更低,这也是多少年下来的一个惯例了,所以导致现在除非自己家用,不会有人大面积种这种经济作物。毕竟虽然可以赚钱,可收入不保障,朝廷不要,奸商们就要做地压价,老农们守着货物卖不掉干着急,最后弄得焦头烂额,所以索性就不种。秀瑶也算是捡了一个便宜,若是年年种,别人看见赚了钱,也跟着学样,那就会导致一种恶果,都被压价,便宜了收货的人。

        因为要是太多,就算是一文钱十斤,他们也不会来收的。毕竟瓜子太多,榨油速度有限,而且若是油多了,价格也要便宜,否则卖不掉。这样算下来,还不如保持油价甚至让油价上涨来的划算。商人永远是以利益为第一位的,绝对不会接济谁,更不会拯救谁。

        卖了自己家的货,秀瑶和秦大福就在王老大那里等同村粜粮食的人。这时候卖粮食的人多,姥爷家也跟着收不少,不过毕竟是小本生意,吃不下那么多。所以大部分村民还是要来城里粜给粮店、酒坊、醋坊他们的。

        等了一会儿也不见他们来,秀瑶让秦大福看着车——主要是钱,她去粮店看看。

        城里的粮店是冯家的,现在正好丰收,不少人赶着大车来粜粮食,粮店后院大门外的街上,排着长长的车队。秀瑶看一群人聚集在那里,议论着什么,她听了一下,似乎有人在说,“娘的,又降价了,晌午还是六百一石,现在就五百了。”

        “是呀,我早就来了,在那里排着呢,结果还没轮到就降价了。**,不卖了,不卖了。”

        他婆娘道:“不卖了,咱们哪里换钱?大小子的聘礼去哪里掏腾?”农家除了粮食就是家里两头猪一栏鸡,想要换钱了就是粜粮食、卖猪、卖鸡,可现在猪还没长肥,五个月了也才七八十斤,怎么也得到年底一百多斤再卖。

        那人懊恼了一声,“嗨,真是逼死人!”

        这时候秀瑶看到了熟人,是村里的秦姓青年,叫秦德才,当初也是跳下河救她的青年之一。她跑过去招呼了一声。两人说了句话就在那里等,一会儿就轮到他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