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第 117 章 (1 / 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17章 第 117 章 (1 / 2)
        “秦始皇在登基为秦王之后,算是解除了改革的桎梏。登基当年,除了一些寻常的旧例之外,他开始对秦朝的阶层人才流动方式进行改革了。

        跳出了‘利出一孔’的限制,秦始皇将官员的升贬与他们治下的人口数量、粮食产量等数据相联系起来,给了那些善于做事而拙于言辞,不再上战场的人一个机会。并且他打通了底层官员到高层官员的晋升渠道,并且在其中尽量摒除了朝堂家族中的影响。

        秦始皇虽然眼光长远,但是行事却非常谨慎。纵观他一生进行的那些改革,多是从微末处起,于不动声色中水到渠成。历史学家都觉得,秦始皇如果开始一项改革,那么他八成就已经对于这项改革胸有成竹了,没有一定把握是不会动的。

        好比这次朝廷关于晋升规矩的改变。他登基那年打通了地方官员到中央高官的晋升渠道,尝试性的设下了晋升标准;之后数年,他收集信息,维持秦军的绝佳战斗力;等到尘埃落定,自己声望秦**力都处于顶峰时期,就打破了地方家族对于官员知识的垄断,彻底打通了从平民到公卿的上升渠道。

        借由铺陈到各地的学宫官学,向有心有能力的平民教学;这些平民通过官学渠道,进入秦朝的官场,天生的立场就是秦皇;再加上军功授爵制和举荐上来的人,就达成了一个较为稳定的三角形。

        再加上秦朝对于公卿勋贵的限制和要求,在科举制还未创立的时候,这样的制度持续了近千年。后来科举制的创立也仍然是在这三条晋升渠道之中,不过是将非学宫官学之外的学子纳入了其中,但是其实考完之后还是走的官学的渠道。

        而这中间的变化,其实是在各地经营的官学无法扩张,养不起了,所以才有了科举制。毕竟官学包吃包住,还不交学费,虽然有部分学员的回哺,但是还是难以支持,特别是在天下战乱平定后不久。遗留在外的那些读书人数量越来越多,才有了科举制的诞生。”

        解说这次摆出来的是历史学家们梳理出来的秦朝上升渠道,身为维持时间数一数二的朝代,研究秦朝的人非常多,因此这三条线也非常简明。但是看得出来它几乎包揽了所有他们能想到的渠道。

        “这面镜子据考证打造于秦始皇三年,原因不明的被供奉于秦朝宗庙中秦二世牌位之后。根据史籍记载,秦始皇在位期间,的确有一段时间‘常立镜于侧’,‘每有大典即以镜照之’,原因不明。

        最开始历史学家们以为是秦始皇是用镜子实行某种古代的祭祀,但是后来发现不对,这样的举动只维持了一段时间,大概也是在秦始皇三年到秦始皇退位期间。而根据秦皇室祭祖的记载来看,这面镜子好像也是在秦始皇退位之后进入的宗庙。因为这个巧合,所以考古学家们怀疑这面镜子或许就是史籍记载的,秦始皇有很长一段时间常用的镜子。

        但是后来考据这面镜子的样式,发现这面镜子应该是太子用的,它上面刻的宫殿名是当时还是太子的秦二世的寝宫。除此之外,他们仔细研究了这面镜子,也没发现它有什么特别的,不仅被放置在了秦二世的牌位后,甚至比秦二世牌位还要高一点,而且根据宗庙的记载,这面镜子甚至还是秦始皇亲自放的,而且要求他们对待这面镜子犹如对待这里其他牌位。

        实际上这也是秦史中一个未解之谜,和秦孝文王为什么突然传位给秦始皇一样,都是猜测很多,但是能站的住脚不多的历史谜题。”

        谢羽按下了暂停,凑近了镜子仔细看,甚至调出了旁边镜子的3D图像,说话的声音有点抖。“我好像知道为什么这个镜子会出现在宗庙里了,我见过这面镜子。”

        “见过就见过,一个时代风格的东西应该都差不多吧,这么紧张做什么?”谢冉冉有点不解,谢羽怎么一副三观崩裂的表情,都已经经历过穿越了,就不能淡定一点吗?

        “这面镜子,在我那边的世界也有一个相似的,同样被供奉在秦国宗庙之中。”谢羽想起他上次去参观时看见的镜子,想起当时查到的,关于那个镜子的消息,隐隐约约觉得知道了自己为什么会穿越过来。

        “镜子长得相似也不意外吧,时代差不多,样式相差不大也正常吧。不过怎么你们这种历史发展趋向的怎么都喜欢把镜子放宗庙里啊?”庄冉冉觉得谢羽有点大惊小怪,不过想想好像也的确有点奇怪,镜子放宗庙里,是想要做什么呢?

        阮娴看得比较多,对于谢羽的想法倒是有一点猜测,他不是以为是这个镜子导致了穿越吧,这么说的话她们那边又没有,说不通啊。不过缺少了信息,她同样不明白为什么谢羽一副见了鬼的样子,难不成这面镜子比穿越还要离奇吗?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