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章 爷爷 (2 / 2)
所以,生活在那个时代的贾皓轩,不喜欢手机。贾皓轩觉得,为了使用手机上的某种功能,用户付出了太多的额外代价与开销。而且手机的软硬件和APP,都相当于一个“黑盒子”,你不知道它除了完成用户所需要的服务之外,还在背后里做了哪些事情,耗费了你手机多少额外的资源(内存、电量、流量、计算能力),泄漏了你多少的隐私。而你,只能眼睁睁看着叹气心里骂。
用户对电子产品的运作毫无主权而言。
贾皓轩能彻底改变这些吗?也不行。
但他准备着手做一些尝试。他暂时不能改变小手机这种集成度超高的产品,他从一些更基础的东西入手。
大学里,贾皓轩进入了机械工程专业。大一一年里,他的课外时间几乎都花在实验室里,他买了很多齿轮,别人也不知道他想组装什么东西。但他占领的实验室,后来就没人想去了。因为里面到处是机油的味道和无数个发条“嗒嗒嗒”的嘈杂声。一年以后,贾皓轩宣布制造出一种纯机械的计算器。贾皓轩给它起了个名字,叫“铁算子”。
“铁算子”里面没有任何有源器件,不用电源,只用齿轮、连杆、杠杆、发条等机械组件制作而成。计算输入用的是和最古老的打字机一样的机械键盘,计算输出用的是齿轮计数器,就是和老式电表上走字的东西一样。计算器个头很笨重,长宽高都在1米以上。懂得电子计算机原理的人问道,齿轮得驱动吧,不用电,用什么能源?计算得有个节律吧,用什么实现频率同步?答案就是发条。从小就拆手表的贾皓轩,把机械手表的原理用到“铁算子”里,给发条上弦,就有了能源,发条走秒,也就相当于有了时钟频率。
限于原件数量和体积,“铁算子”原型只能完成10位数字的加减乘除运算,时钟频率极限是百分之一秒,也就是说一秒内能完成100次基本运算。容量和速度都很慢,和电子计算机无法比拟。输入一组稍微复杂的数字和运算符后,整个“铁算子”,就要“哒哒哒哒”响一会,然后输出结果的地方就和老式电表走字一样,从最低位向最高位依次显示出最终结果。当然,整个机器也散发着浓浓的机油味。
学校的老师、同学和领导对“铁算子”表示出浓厚的兴趣。贾浩轩分批接待前来参观的人。贾皓轩说,这只是一个粗糙的原型,假如缩小组件体积,并且提高时钟极限频率的话,“铁算子”的体积至少可以缩小4分之一,运算速度可以至少提高1000倍,即每秒完成10万次基本运算。“铁算子”原型的理论意义是极其明显的:系统绝对的稳固性。没有芯片,所以不涉及后台代码,系统逻辑不会遭到篡改,系统不会受到任何电子侵犯。不需要外部能量,所以系统可以不间断的稳定、忠诚的运行。
贾皓轩凭着“铁算子”发明,获得了保送博士生的资格。不过“铁算子”并没有大规模民用生产的必要。因为在电子产品这么高效稳定的年代,“铁算子”在老百姓的日常生活里,并没有什么应用。但在民用之外,“铁算子”的意义和贾皓轩的重要贡献就不言而喻了。
博士生期间,贾皓轩又发明了纯机械汽车。为了达到绝对单纯的机械而不使用任何电力,这个汽车原型没有装车灯。有个朋友看了后,说贾皓轩你钻牛角尖了吧。就算你装了电灯泡和蓄电池,也算是一个纯机械的,你也没有用数字电路来控制汽车,你的变速箱、仪表盘、传动、传感等等,都是用纯机械部件实现的。贾皓轩想想也是,不如装个车灯吧。后又转而一想,何必呢,反正就是个原型,也不会民用量产的,谁会来开这么个东西上路呢,更不用说晚上开了。
贾皓轩依靠这个纯机械汽车,又获得了发明奖,进而有资格留校任教。这个汽车没啥民用价值,那为什么还拿了奖呢。奥秘之处在于这个纯机械汽车的动力来源。这个汽车的动力能量储存系统,说白了还是发条。但给这个发条“上弦”的方法很奇特。贾皓轩将一些健身器材的阻尼构件和一个发条盒子相连,人们在健身的时候,健身器材的阻尼部件将很大一部分能量传到发条盒子里,盒子里的发条就开始“上弦”。发条盒子大概有50公斤重,但体积不大,半米见方。把这个盒子像电池一样,装在这个纯机械汽车上,产生的动力可以达到200马力,续航里程可以达到1200公里。
贾皓轩在大学里还是顺风顺水的,凭借自己的这些发明,发表了很多论文,很早就评上了教授。但因为这些发明没有太多的民用商用价值,人们开始开玩笑的说,他的发明就像诸葛亮发明的木牛流马一样,是虚无的东西,在现代社会找不到发展空间。后来,人们就开始叫他“木流教授”。但他自己嫌“木流”听着像“母牛”,自己改成“流木教授”了。
“流木教授”在教书生涯的后期,发明了好多“没用”的纯机械的东西。例如,机械优盘,里面通过发条和齿轮,可以存储大约20兆字节的数据,当然,读取数据时必须通过他发明的另一种机械读取装置才能读出。
“流木教授”因为始终坚持不用手机,后来在学校里,被年轻人们看成一个怪人。学校发工资的,都要用APP来登记,为了他一个人,还要费好多人工。当然,那些和他差不多年龄的老教师们,使用APP的各种时候,吃了不知道多少苦头,也不比贾皓轩痛快多少。
到了退休年龄,贾皓轩早早的回到老家社区里,就是贾皓轩的爷爷种杨树的那个地方。贾皓轩在杨树底下搭了个破茅草棚,自号“流木居士”,和邻居们夏天在棚子底下吃吃西瓜,嗑嗑瓜子,冬天烧个碳炉子,烧茶喝。贾皓轩在这里改装了不少农用机械,把那些需要联网注册扫码激活才能使用的收割机、耕地机等,都改装成了纯机械控制的。当然,发动机也都换成他的发条盒子。这样,邻居农场主们,省下了很大一笔电子器械维护费和燃油费。
贾皓轩的日子在这个四周杨树的社区里平静的流逝着,直到他开始学习使用那部手机,是孙子贾智送给他的那部手机。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