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三章 生活难挑一担柴
弟弟是哥哥介绍过来的,长得眉清目秀,英俊潇洒,1.70米左右的个子,身体健康,充满活力,人也非常的忠厚老实。哥哥性格外向,善于交际,他性格内向,不喜欢出门,空下来常在家里看看书,做做家务。
本来弟弟阿心下放到邻县的一个小山村,离这里五六十里路,生活大同小异。哥哥阿跃到庆丰村七八年当中,人们对他的印象不错。他想到弟兄两人在一起有个照应,于是向金山大队书记提出申请,让弟弟过来,大队经过商议,同意了。
初春的夜晚,乍暖还寒,阿跃今天特别的高兴,他是一位活跃分子,大家都喜欢和他一起玩。金山大队下放的知青有20多人,平均每个村2名。有的村三四名,或者五六名,这要根据村的大小和需要而定。
他们大都是来自常州、无锡、镇江等城市的知青。因为有些文化,人们对他们都比较友善。一是年青,喜欢热闹。二是团结一起有力量。他们常常聚在一起,有事共同商量解决,同时联欢,消除寂寞、生活中的烦恼,寻找快乐!
今天他把周围村上五六名要好的知青找来,在家里聚会。
煤油灯发出淡淡的光芒,破旧的门虽然关着,风还是从隙缝里钻了进来,火苗飘忽不定着。一张木桌,表面凹凸不平,却是榉树做成的,倒也厚实。四条腿的板凳,简单不加修饰,和木桌一样,上面的纹路清晰可见。地面象铺着一层沉重的淡黄色,一扫依然是灰尘。厨房和客厅是通的,用一小圆木支撑着,下面垫一块石头。灶头也是土块砌成的,灶面贴一层砖头,以用来整洁。两只大锅,一只烧饭,一只炒菜。里面的那只大锅,也作烧猪食之用,大家过来日子是清苦的,能养些鸡鸭,过年养头猪,也能改善伙食,生活好一点。
灶头边上放着一只水缸,旁边是一只放碗筷的竹柜,是请村民帮忙编制的,虽用了五六年,看上去仍很新。
灶头后面烧火的地方,堆放着一些柴,山坡上割回来的茅草容易燃,烧起来火大而软,非常柔和,比稻草还要易着。村上分配的稻草肯定是不够烧的,荒坡上的枯树竹枝捡的人多,常常轮不到他们,只捡到一点。有时村民们会自发组织起来,去三十里外的西山去捡柴。通常要起大早,天还没亮,他们就出发了。到了山上还要小心,大家都没柴烧,方圆几十里的村民,都会想到上山砍柴。住在山下的村民为了保护资源,有人看护,不让他们砍。所以他们必须向更深的地方,荆棘丛林,悬崖峭壁,没有路的地方跑。中午吃点干粮,喝点矿泉水,割上一担茅草,或者松枝等等,足有一二百斤重,傍晚时赶回家。一来一次五六十里,还要爬山,来一趟不容易,尽量多挑点,往往压得人喘不过气来。腿象灌了铅一样抬不起来,茅草或者松枝等都是抛物,两大团。只看到两只草球在前行,根本看不到人。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