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泰勒斯中心的秘密
**国旗和一个巨大的卵形穹顶,如我想象中那样出现在正前方的天际线上,那正是**南极科考基地泰勒斯中心的标志。
中国南极科考中心的同事们撤离之后不久,南极大陆就进入了风暴期,12级以上的狂风暴雪几乎天天光顾,让我一直不敢离开科考中心半步。虽然我是个不喜社交的人,不过完全人声消寂的5个月,也实在是令人崩溃。现在风暴期已经结束,最近的一次降雪是在三天前了,所以我下定决心要去距离最近的**科考基地泰勒斯中心拜访一下,也许可以得到些许外部的消息,如果能遇到几个好相处的科考队员,在他们那里赖上几周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国旗下的旗杆和穹顶下椭圆柱形的主体建筑很快就进入了我的视野。但随着距离越来越近,一丝不安的感觉却在心中泛起。我放慢脚步,走近这座南极大陆上仅有的近十层楼高的人造建筑物。泰勒斯中心那有些滑稽的外形是为了抵抗南极恐怖的狂风暴雪,可实在没人能理解**人为什么要在南极建一个这么高大的基地建筑,这可是会增加近百倍的成本,据说都抵得上一次火星登陆任务的开销了。
泰勒斯中心看起来似乎毫无生气,这与我上次来时的感觉完全不同。记得去年我随科考中心许院士来拜访时,远远的就能听到大楼里播放的**流行歌曲,洋溢着战斗民族特有的那种热烈豪放气质。眼下泰勒斯中心却是大门紧闭,对讲通话器也毫无反应,
看着这个死气沉沉的巨大建筑,我不禁打了个哆嗦。绕到基地侧面,眼前的一幕让我目瞪口呆,一道宽度近10米的巨大冰裂缝将泰勒斯中心一劈两半,残破的大楼内部几乎已被积雪填满,还有断断续续插入冰原深处的升降井骨架裸露在冰裂缝的崖壁上,显得十分惨烈。冰缝边残留的升降装置看起来相当大,也许就是因为这个大型升降井的存在,使泰勒斯中心地下冰层的应力结构发生改变,才会在地震波的撕扯下造成了眼下的悲剧。
不用再多做探查,也可以断定这个泰勒斯中心早已被放弃了。还想着什么好相处的科考队员呢,这下子可真是白折腾一趟!我在心中默念着各个语种的三字箴言,一屁股坐在了雪地上。
看着眼前这一片狼藉失神了几分钟,我的大脑又重新运转起来。从这口深井的规模看,肯定不是普通的冰层钻探或者挖掘作业,再看冰裂缝边沿残破的机器,可以依稀分辨出除了一个普通的升降机,还有一个大型的升降装置,似乎是要将什么大的设备或装置送到冰层的深处,还是**人在冰原下发现了什么.....想到这里我一跃而起,甚至忘了外骨骼还处于运动模式的,一下子跳起两米多高。幸好外骨骼还有辅助保持身体平衡的功能,才没让我摔个屁股开花。
走到那可怕的巨大冰缝旁,升降井向下延伸了上百米的深度,而且似乎并没有达到尽头,黑森森的深不可测。借助超级视觉的放大功能,可以看到升降井的框架结构大部分都已破损不堪,只是断断续续的挂在冰壁上,随着视线向冰缝深处移动,光线也越来越暗,就算是切换到红外线波段,视野中也只是灰蒙蒙的一片看不真切。毕竟在这冰天雪地的世界里,几乎所有裸露在外的物体都是在零下40度左右,红外线视觉也起不到太大的作用。
就在我准备放弃继续向深处探查的时候,一个诡异的球形物突然出现在超级视觉的红外成像中,显示出明显高出周边环境很多的温度,而深度竟是在200米左右。参考超级视觉的标尺功能,球体的直径少说也有5米,看起来均匀度极高,绝不像是生物体,也不太可能是什么自然界的天然物体。
一个深嵌在南极冰原之下的“高温”人造球体?应该不会是**人制造的吧,这泰勒斯中心都被一劈两半冻成冰疙瘩了,升降井也断成了省略号,还怎么向这个球体提供能量保持温度呢?从红外成像看,这个球体的温度接近20摄氏度,能够在周边超过零下40摄氏度的环境中保持几个月的时间,这可是不小的能量消耗,必然要有巨大的能量来源。那这球体会是**人在冰原下发现的吗?在这样的冰层深度,应该有至少五十万年的历史了,那么这个球体就已经存在至少五十万年了!我在中国南极科考中心的研究方向是生物和生态环境,因此对南极冰层的历史年代和地球生物的演化可以说是了如指掌。几十万年前的古人类或者说是人科动物,除了后来统治地球的现代智人外,还有大名鼎鼎的尼安德特人,以及爪哇人、海德堡人、北京猿人、蓝田猿人等等,还有更原始的能人、直立人、匠人,但都不可能具备到达南极腹地的能力,更不要说制造一个能量维持长达几十万年的人造球体了。
想到这里我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这球体一定是地球外智慧的产物!这座庞大的不合逻辑的**南极科考基地泰勒斯中心,甚至很可能就是为了这个神秘的外星球体而设立的!
这个想法让我的心跳和血压急速飙升,连呼吸也急促起来。如果外星人在几十万年前就有了这超越现今人类的科技水平,我是不是可以向他们求助,帮助地球和人类逃脱眼下的灭顶之灾!?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