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七章 大政议 (2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百四十七章 大政议 (2 / 3)
        眼见着情形如此之下,这位大梁天子居然还心情甚好地和安清悠打着趣,说这种场面女儿你没见过吧?咱们大梁开国到如今都没有,谈谈感想?

        “这种情形现在虽然热闹,但是正所谓暴风骤雨不终朝,最好还是得给各方都找点能够做上几个月半年之类的事情……”

        安清悠的眼光非常清楚,如今寿光皇帝一直由着两方打,可是总不可能光把如潮水般涌来的折子留中不发,要照这么下去,早晚不是个事儿。

        “嗯……有理。”对于安清悠这种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能保持跳出事情本身不为局面所惑的状态,寿光皇帝是越发的欣赏,于是问道:“那有什么事情能让各方都做上几个月半年之类的……”

        “我也不知道。我觉得义父肯定能处理的比我好。”

        安清悠拎着小灯笼撇嘴苦笑,自己能够看清楚这些,靠的是两世为人超越古人不知多少代人的见识。可是要说具体怎么处理这么大一个乱糟糟的局面,自己绝对赶不上寿光皇帝这等老狐狸经验丰富。

        “这丫头,倒是把事情又给朕踢回来了……”寿光皇帝笑骂了两句倒也没生气,仔细想了一想,倒是下了一道圣旨。关于刘总督和李家各自拉着一批人彼此弹劾之事,着朝野内外大政议。

        两边的官员面面相觑,所谓这大政议,便是将事情的议论范围扩大。除了原本就有品级的朝廷官员们可以具事上奏之外,普天下的读书人亦可就此事发表议论。可是如今大家已经猪脑袋打成狗脑袋了,能够攻讦对方的理由早就被双方的官员炒过了无数遍,这事儿还有什么可议的?

        这时候才真正显出了功力,寿光皇帝几十年的权谋皇帝显然不是白当的。

        他对于文官集团出现了两派分裂并不满足,他在给其他想发出声音的一个机会,李家固然有天下文脉之名,在读书人中极有号召力,但是说要垄断天下舆论,却也是不可能的。

        事情果然朝着开始分化的方面发展,最开始不过是有些中间派觉得得罪哪边都不合适,于是乎满篇奏折废话连篇者有之,东一榔头西一棒对于李刘双方各打五十大板者亦有之。

        更有民间的所谓名士才子想出风头搏名望的,李刘两家惹不起,那些依附于李刘两家的下层官员们却未必就那么稳当,很有一批人搜集了些六品以下官员贪赃枉法判冤案的证据,借着机会打起了为民伸冤的旗号,一路告上朝廷。

        刘总督灵机一动,一边和朝中的一堆大佬打着嘴炮,一边开始收拾那些李家外围的地方势力。他本就是对于地方民生极为熟悉之人,对于这等民间冤情证据确凿的倒也是该打就打不遗余力,尚书侍郎三公九卿的办不了,集中兵力收拾一批本就是民愤极大的知县学政部司郎官的那还真是容易。

        寿光皇帝很配合的大笔一挥,该撤的撤、该抓的抓、该砍头的砍头,一时间民间对于万岁爷的好评如潮,尤其是那些由此出了名的名士才子们,更是文章遍天下的称颂吾皇英明神武。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