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零七章 血性 (1 / 4)
除了少数的武力政变之外,中国历史上的太子废立之事每到关键时刻,十有八九都是遵循着这样一种套路:
先是因为一件很不起眼的小事,太子受到了皇帝的训斥责罚,继而是大臣之中有人开始上书,将太子所犯的错误性质迅速升级拔高,上升到了此人是否可以托付皇位的层面上。
然后是突然之间,现任皇帝就发现了太子的一个极其严重的问题——通常不是意图谋反篡位,便是不顾亲情地残害手足,像秽乱父皇后宫这种乱lun之类的腌臜事偶尔也会成为借口,总之是大逆不道天理不容,然后痛心疾首地下诏废立,另立新的储君!
当然,这其中又有多少宫闱隐秘,多少朝堂相争,多少黑幕重重,多少陷害栽赃……自然不是后人所能知道,不过史书却不知道为什么惊人的一致,究竟是历史流动给后人产生的错觉,还是史官们在写这些问题时都不约而同地喝醉了呢?
史官们的真实想法没人知道,但夏尚书心中此刻却是嘭嘭直跳,皇上的帝王之道早已臻炉火纯青之境,以他的智慧,绝不会在这等朝中暗流涌动的时候无缘无故地提起这个事来。
这……这难道是某种信号?回朔昔日,数十年前的圣上似乎便是这样上的位,不过短短几个月的时间,整个朝堂系统便是天翻地覆,旧太子变成了新太子,世间事由此不同。难道如今这历史便要重演?
更何况外界传言纷纷,都道九皇子取代太子颇有可能,可是只有少数的几个人才知道这传言到底是怎么来的。内阁里的三位大学士,再加上六部的六位尚书,最近两年来几乎每一个人都在某个很微妙的时间和场合听到过陛下貌似不经意地抱怨,说什么太子糊涂昏庸,不堪大任,倒是九皇子聪慧有佳,为人贤德云云……
若说人心浮动朝堂暗流的开始,十成中倒有九成是陛下自己起的源头,若是没有圣心如此。以他老人家数十年来羁使群臣的铁腕手段,又有谁敢琢磨起这样的事端来?
“启禀皇上,皇后娘娘和太子殿下如何,臣不敢妄言。只是微臣以为,其他人的问题不妨慢慢处理,倒是这首恶萧洛辰的确应当严办!此等奸佞实乃罪魁祸首……”
心中兴奋归心中兴奋,夏尚书头脑却还清明得很,言语间却又是一招以退为进的试探。若是皇上对萧洛辰下了重手,那才可以算是这个信号真的明确了。
“嗯……卿之此言有理!朕也在想,叩阙的钟都响了这么久,萧洛辰这个忤逆之徒怎么还没出现?若是一炷香之内还没来到这里,朕可就真要砍了他的脑袋了!”
万岁爷金口一开,夏尚书却是忍不住一个激灵,什么叫还没出现?可是寿光皇帝却不给他这份反应的时间,眼角扫了一下周围侍候太监,淡淡地道:
“来人,点香!”
这便是寿光皇帝的风格,他说点香,下面的人便真要点起了香来。古人说一炷香的功夫,通常便是指十二分之一个时辰,此刻北书房里点起的香,更是早被工部与钦天监联手特制之物,计时之精确,足可堪称当时的最高水平。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