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安身根本 (1 / 11)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70章 安身根本 (1 / 11)
        么千都与否的事情卜,朱林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沉稳…一激北平一住就是四个多月,似乎根本就不知道京城当中已经为了这个事情闹的鸡飞狗跳了。

        等到永乐皇帝没事人儿一样回到京城的时候,各种各样的条陈奏折已经堆积如山,摆满了朱猪的案头口无论是赞成迁都还是反对此举,永乐要帝根本就不在意这些,在如小山一般的奏折之中翻找了一会,现所有的奏折都和迁都之事有关。这一点让朱林很满意。

        当然不是对手下的臣子满意,而是对朱高煦这个准太子的办事手法感觉满意。

        虽然还满意正式册封为太子,更没有入主东宫,可朱高煦有监国的使命。什么叫做监国?其实就是皇帝的替身。能够把所有的政务处理的四平八稳,独独把迁都这样充满争议而又无法解决的大事留出来等待皇帝回来的时候乾纲独断,不论从哪个角度来看,朱高煦都已经做完了自己的分内之事了,至于剩下的小那是应该交给皇帝处理而不是太子决断

        朱猪连看都不看这些五花八门的奏折,统统留中不在很多人看来,这是皇帝犹豫不决的一种表示,似乎在等待局势进一步明朗化之后再做决定。

        正是因为这个不表态的举动,让朝廷关于迁都的争论尘嚣日上。

        朝臣很快就彻底分裂为两大派系,以科道言官为主的一方坚决反对迁都,而大臣则一力赞成将国都被迁。

        这些年来,朱槽清洗旧臣,把自己的嫡系人马安置在的重要个置,这些燕王旧部的根基多在北方,为了自己的利益自然一百个赞同迁都。

        反对迁都的科道言官似乎并非是为了单纯的利益,他们的论据更加充实:国都为一国之核心,天下垂之地当年太祖皇帝立都于此。岂可轻去?若是贸然迁都,不仅有伤国体,似乎对于大明的龙脉也是一种伤害。

        至于赞成迁都的大臣,因为他们本身就是踩着前朝旧臣的尸体爬上来的,对于南方的官僚体系有本能的敌对关系,绝对是赞成迁都的时候。

        在这个时候,出现了一个很耐人寻味的变化。

        大王爷朱高炽本来是以前的燕军旧部现在的阁臣支持的对象。就因为朱高炽大张旗鼓的反对迁都小反而改为支持赞成迁都是朱高煦了。历史上的朱高炽也很反对朱猪迁都,在他做了皇帝之后。甚至做出把都城从北方迁回南方的打算,只不过这个朱高炽在位的时间仅仅有几个月,还没有做出实际意义的迁回举动,就挂掉了,所以给自己的继任者留下遗言,要迁回去。朱高炽的继任者也就是朱林的孙子也只好做出“暂定北京为都”的决定。但是这一“暂”就“暂”到了崇祯十七年。

        因为朱高炽崛起的时间太迟,无法在旧臣中找到支持,所以汉王系人马多是这几年提拔上来的科道官员。但是朱高煦大张旗鼓的支持迁都,反而让大部分科道官吏转投到了大王爷的实力范围之内。

        如此一来,兄弟二人的派系之争就变得更加扑朔迷离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