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古玩
  乔这阵子又爱上了另一个节目《观复嘟嘟》做了回老学究研究起了古玩这一行当,古玩可是门高深的学问:古玩,又称文物、古董等,是古代遗存下来的文化遗存物质,包括传世品和地下出土品。被视做人类文明和历史的缩影,融合了历史学、方志学、金石学、博物学、鉴定学及科技史学等知识内涵。经历无数朝代起伏变迁,藏玩之风依然不衰,甚而更热。其中自有无穷魅力与独到乐趣。小小的一样物件里那是包罗万象背后的故事也是极为精彩。

  乔这日走街串巷的逛了许多古玩店,听一老板说在城东一小巷子里住着一位老年间的店铺老掌柜素他是这一带古玩行当的老先生,问的地址乔马上动身前往。因为年轻一辈很少还有人喜欢古玩这一类的东西,老人家很诧异,但因为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老人家也就绕有兴趣的和乔讲了起来:曾几何时在老年间,城里的古玩铺子分好几种,比如家喻户晓的海云间翠玉轩,是全国最大的古玩销售场所,南北荟萃、山珍海宝无所不有。那个时候的古玩铺子其实和现代商业街的模式一样,也都是分工细作明确的并不是平常影视剧里看到的那样有着一堆金铜佛像、古玉珍瓷、书法字画、丝质绣品、宝石翡翠的。没有想象中那么多琳琅满目的东西而是各有千秋,分门别类。有的呢是专门经营宋版、明版等古书籍以及地方县志之类的收藏书,而有的呢则专门经营着唐宋元明清各个时代的名人书画等,还有的专卖古玉饰品挂坠佩饰、宋明瓷器这些,也有呢专卖传世丝织的绫罗绸缎等上好的衣服料子,有专营文房四宝、墨水砚台之类的,更有专卖历代铜钱古币的什么乾隆通宝啦顺治通宝啦这种。

  里头坐着的门房掌柜也都正儿八经的一身大褂老北京布鞋带着副眼镜,斯斯文文端庄大气且儒雅不凡。那摆地摊的也是江湖人手艺相当不错的那类有时候也能掏着好宝贝,捡漏看眼力打眼是在正常不过的事儿,摊位上有的大声吆喝可人最多的摊位都是些不吆喝的。

  还有一种,则是打小鼓收旧货的,这种人更多,今天变成了收破烂的,但是,破烂跟破烂可不同。打小鼓的,多是穷人家子弟或者没有学成的古玩学徒,必须得脸皮厚、心黑、人机灵。这种人走东串西,但凡是京城哪个大宅门、富豪和贵族家庭,那自然是进不去的,有一种中等人家,家里有个不懂行的主人,缺了钱花或者要搬家、分家,就把老宅子里的东西卖一卖。那么老些东西,古玩就算不上,可还有点年头,于是乎,打小鼓的就应运而生了。另外,有些原本的富豪大家,现而今败落了,家里有些存货,可本家儿又不愿意去古玩铺抛头露脸,嫌丢人,就卖给打小鼓的。这种打小鼓的,叫富小鼓。这种人很黑,三瓜两枣买了人家东西,自己二五眼看不懂,再跑到琉璃厂或大栅栏的古玩珠宝铺子里,转手卖给那里,从中赚几个小钱。还得求爷爷告奶奶地赔着小心。生怕大掌柜的看不上眼。另外有一种,就是老百姓,家里大扫除或者修房子,发现什么用不着的瓷器、木器,就叫来打小鼓的拉拉价钱,卖几个酱油醋钱。这种打小鼓的,叫穷小鼓。打小鼓的货物,也有交流,在定点的野茶馆或是小酒馆要几碗茶叶末或烧酒,互相串货,互相交流。那些大户人家还有去当铺,去旧市场市场,去夜市的,海云间翠玉轩不少商家,和大的珠宝店,不少也去摆摊设点,丰富古都文化生活,卖不卖倒在其次。古玩可是个讲究物儿稀罕!五千年文化历史熏陶出来的炎黄子孙,对老祖宗的文化还是得重视毕竟这是咱中国人自己的宝贵财产,古玩在乔看来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听老掌柜的聊了许多,乔连连道谢,因赶着晚上学校要组织夜跑,匆忙赶了回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