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小学堂记
在我幼时,就读于村里小学堂,规模不大,但那时却是我和小顽伴们的乐园。
学校整体是一个四四方方的“冂”字型布局,这个开口的一方早些时候是敞开的,这个开口朝向西边,背向后面是一座雄伟奇峻的高山“玉皇山”。两侧一字排开四五间由硕大的石墩堆砌而成的教室,那些石墩每个长约一米,宽高足有半米,堆砌起来的教室显得高大而且宽敞。从幼儿园到五年级的几年间,我就是在这里完成了最初的学习启蒙。
东面靠山脚最近的一排屋舍却是土方筑起来的,它们是老师们的办公室和临时休息场所,中间有一间比较宽敞,那间屋子的门是对开的,就像村里老堂屋的门,因此那时我断定这是学校的“堂屋”。
关于堂屋的特别意义,以后我再记叙,但关于这间堂屋我却有一些事记得很清楚——这大概也和当时已经进入四年级下学期或者五年级,对于事情已经有足够多的记忆有关了吧。那时似乎是因为教室不够用,我们临时搬入这间屋子,在靠北墙的位置放一个现时村里还可见的大餐桌“大桌子”,在上面摆一块门板一样的漆黑了的木板当做黑板。就是这块木板上,我学会了分数的加减法——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当时突然离奇地开了窍,学习成绩忽地跑到了全乡七八所小学的第一名,因此这件事到现在还记忆犹新?
那时的便宜从事很多,这个堂屋上课算是一例,还有一例则是在二年级时在学校外附近的一个老师家集体上课。这件事究竟是怎么回事现在已经记不起来了,只是记得当时一班小学生课桌都摆在这老师家的阶缘(这也是村里旧时建筑的一个特别的地方,是正墙外屋檐下的一块大的空地,它也是许多家务活的场所之一)上。就在这么简陋的条件下,我们依然照旧学习着,现在回想起来,除了感叹当时的条件艰苦,更多还有一种莫能言说的感动在其中。
那时学校靠山脚那一排房子中,还有三间印象很深,尽头最北一间是当时老师们做午饭的厨房。这间厨房存在了那么多年,我却几乎从来没有进去过——确实相当地不可思议,里面有什么样的陈设,自然也不得而知了。
这排房子最南一间是某个老师的办公室,不知道为什么,有一段时间在里面住了一个年轻人。因为我家离这小学堂很近,周末的时候我们往往结伴把牛儿拴在南面的外操场上让它们吃草,我们则三五个一起来这屋子里蹭电视。那个年轻人似乎很时髦,当时经常会播一些VCD的碟片,好像多是武侠片,当时有一部释小龙和一个胖娃娃一起主演的一部关于抢佛头的电影,就是在这里看到的。除了这一部之外,其余那些电影到现在都没有什么记忆了,只是当时那些黑白的画面,让我憧憬拥有一身武功,做一个来去如风的侠客这件事,因此幻想过许多奇奇怪怪的情节,到现在,都躺进记忆的某个角落中去了。
这些办公室中间有一间,则是我们当时的乡村医生长期居住的地方。现在回想起来,他离自己家也不是很远,但就这么长期坚守在这里,应该也是十分的不易了。那时我们也会接种一些疫苗,称作“打预防针”,便是这个医生来执行。那时为了躲避这一针的疼痛,我们一听说他来了就会四处躲藏,但最后总会被大人们揪出来乖乖接受那一针扎。这个乡村医生也挺懂小孩子的心理,会在扎一针之后给我们一颗称作“糖丸”的东西,虽然痛,但这东西也算是一种不错的补偿了。
大概在我幼儿园到一年级的阶段,村里组织村民们肩挑背扛地从四处搜集来成堆的瓦砾和碎石,然后我记忆中第一次见识到了上百人手执小榔头或者铁铲一起在那个操场上劳动的身影。经过这一番集体劳动,小学堂的内操场变成了水泥地,还筑上了两个同样水泥的乒乓球台,原先四个石柱拱卫的国旗台也变成了水泥台,三面房舍外的花坛也越发规整漂亮了。
那时还有另一项比较盛大的活动,不过这不再是家长们的事了发。大概是学期开始时,学校组织对操场进行除草。我们每个同学在那一天上学时都会带上镰刀,偶尔会有两个住的近的同学被指派准备几个撮箕。然后大家一起在学校东南面的外面一个小操场上分年级(那时一个年级也就一个班,人数多的时候却似乎能有五六十人)地开始除草。经过一个假期的时间,外面这块小操场上的铁线子或者其他已经忘了名字的草已经长到两三个手掌长了。这件事似乎很有趣,但这其中的趣味和大家在各自家里喂牛割草似乎又有颇多不一样的地方,过了这二十多年光景,现在回想起来,已经说不明白其中滋味了。
那块硬化的“冂”字形校舍中间的操场。最初一样也是泥土地,出于美观考虑,在操场和校舍之间还各有一排小小的长方形花坛。花坛里种了什么花也不能记得明白了,印象中有两种:一种开红色圆饼状的花,大概是葵一类的品属;还有一种绿色托底,上面却是淡黄色的顶叶,形状很像是喇叭,今天想来应该是某种禾本科植物。
那时幼小,根本没有什么美丑的观点,对这些校园里花花草草也从来不怎么关注,也就没有太多的记忆。关于这花坛的记忆很少,只是模糊记得我们经常会在这花坛周围的小道上滚铁环。还有一件趣事,有一个似是叫做“赵红花”的高大的女生,经常会在这花坛周围追打另外一个顽皮的小男孩,俩人在这花坛边飞奔,我们就在一边扯起嗓子喊(是加油或是什么,倒是记不清了),这阵仗往往会惊起正在办公室里休息或开会的老师们。然后,随着某位老师远远的一声呼喝,这场闹剧就立时平息下来。
所以可见那时朴素的校园,确实是我们的乐园。
正是从内操场的水泥地铺好起,我第一次知道了什么是硬化地面;也是从那时开始,小学堂操场西面筑上了一道围墙,“冂”字形的校舍从此封闭变成了“口”字形。这道墙正中间开了一个门,加装了两扇铁筒烧铸的对开大门。从加装了大门以后,这门在放学后大多数时候都被锁上,但那时的小小心灵有时仍然会有想进去的理由。而要翻墙进去,只能是高年级学生们的专利,我们只能从那个围墙上、花坛边预留的小小的排水洞口缩着身子钻进去。
正是因为钻这个洞子,让我在四五年级的时候,就拥有了第一本经典的佳作:《古文观止》。
这件事还得从弹弹珠开始说起。
约摸三、四年级光景,村里小学堂忽然开始流行弹弹珠。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