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梦长安上;长安奠基史第二章;西周王朝的鼎盛 (1 / 2)
西周——是我国继夏商之后的第三个王朝,也是中国远古社会奴隶制度的鼎盛时期。但是,这个王朝的先祖却可以追溯到黄帝时期,更为奇特的是,周族人从一开始似乎就是一个特别善于农耕的部落,在戎狄与商王朝的双重压迫下,这个从西北高原风尘仆仆迁徙到今天陕西一带的部落,是怎样翦灭自己的对手?又是如何创造性地开创了新的王朝?在太史公笔下,忠实地记录了什么事件,使他成为中国古代史上确切纪年的开始。
周人发源于中国西部一个古老的部落,他的始祖(名弃)号称后稷,因为善于农耕,他被帝尧任命为农师,后人尊称其为“农神”。
起初,后稷的子孙带领周人在渭水流域从事耕牧,由于受到戎狄的挤压,周人只好不断迁徙,直至古公亶父率族人迁居周原,也就是今天的陕西岐山县,才开始稳定下来。经过不断的积累和发展,周人开始以周为国民,但当时周还只是臣属于商的一个小方国。到古公亶父之子季厉时期,周人因为勤于耕作,注重内政管理,实力急剧膨胀,对商王朝的统治构成了威胁,商王太丁为了遏制周的发展,便找借口将季厉斩杀。面对商王的步步紧逼,季历之子文王姬昌在位50年间,忍辱负重,表面臣服商朝,暗地里却在积极进行着灭商的准备。
文王姬昌重视发展农业生产,对内礼贤下士,广罗人才,拜姜尚军师,对外分化瓦解商朝的附庸,成功地调解了虞、芮两国争田纠纷,使河东小国纷纷前来归附,在有了巩固的后方之后,姬昌率领周人渡过黄河,攻占了商朝在渭水中游的重要据点(崇)。为了进一步扩充和巩固自己的势力范围,姬昌又在沣水西岸营建丰邑,把政治中心迁于(丰),即是今天的西安市西南。至此,文王已完成了对商都的钳形包围,周人对商朝的进攻已经是如箭在弦。就在周人励精图治,蓄势待发之际,文王离开了人世,其儿子姬发继位,史称;(周武王)。
武王继承父志,继续积极筹划灭商大计,他一如既往的信任并倚重姜尚,由他负责军事,同时又任命其弟周公旦为辅佐,负责管理政务。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周武王在继位九年后,抓住商纣王统治分崩离析的有利时机,率师东进,展开了试探性的进攻,武王凭借雄厚的实力和在诸侯之中的威信,率军队一路所向披靡,于河南孟津大会八百诸侯。但鉴于商朝势力依然强大,灭商的时机尚不成熟,武王在会盟之后便主动撤军。
就在孟津之会后的第二年,商朝因为(纣)的淫乱,而导致商朝的统治核心严重分裂,商纣王彻底孤立,而此时商朝的主力正在东方与东夷各族作战。伐纣时期已经成熟,周武王抓住这一历史契机,亲率大军在孟津会合各路诸侯,又联合西南地区和江汉流域的少数民族,灭商的帷幕就此拉开。
直到周人从孟津渡黄河,杀奔商都朝歌,商纣王才意识到局势的严峻,此时商纣王还幻想着能够力挽狂澜,但一切努力都为时已晚。
在商都郊外牧野的对战中,功势凌厉的周军摧垮了商军的抵抗意志,而商军中饱受迫害的奴隶和战俘,则趁机倒戈相向,引导周军攻入朝歌。纣王仓皇逃回朝歌,被迫自焚于鹿台,商朝,也随之灭亡。
战场上的硝烟已经退去,周人在赢得胜利的同时,已经由一个西部方国,一跃而成为天下的主宰,所有的土地和臣民在名义上都归周王所有。但是,武王伐纣,是在迎合了许多部落和少数民族势力的条件下,才顺利推翻商朝统治的,因此,在建立周朝的同时,就不能不承认这些民族或部落的存在。
如何既能巩固周人的统治,就能安抚这些势力呢!周朝采取了给予他们封号的策略,使他们在名义上成为周朝统治下的诸侯。此时,另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摆在了周人的面前。
周人的发源地远在西方,要对东部新政府地区进行有效的统治,周朝的统治中枢显得鞭长莫及。为此,周武王在将都城由丰迁到镐京,也就是今天的(西安)市,之后,又决定在东方营建新的都城,地点就选在洛邑,即今天的河南洛阳,将其称为东都。
此外,武王还将都城以外的土地和人民分封给自己的亲属和功臣,让他们到各地去做诸侯,建立诸侯国,以此来镇守疆土,护卫王室。分封的对象包括同姓贵族和异姓贵族两类,通过分封,周天子确立了自己最高统治者的地位,诸侯成为周天子的臣属。同时,诸侯国内又可封为卿大夫和士,他们都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定期朝见天子,向天子纳贡,还要带兵随从天子作战,分封加强了周朝对中原周边地区的控制。而姬姓封国,基本上都安排在周王朝管辖的中心,或关键区域,以拱卫保护周王室的安全。
对于殷商遗民,周朝将他们支解并分迁到各地,以此削弱敌对势力,正是这一系列封国安邦的措施,使一度处于风雨飘摇中的周王朝终于稳定下来。
封邦建国,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一种武装移民,在当时的条件下,这种方式是周朝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的势力得以向外扩张,从而促进了各个部落间的相互交流,加速了华夏族的形成,因此西周创立的分封制,
是合乎当时的实际形势和历史趋势的。
为了将各诸侯和臣民牢固的束缚在土地上,西周大力推行井田制这一土地国有制度,之所以称为井田,是因为当时的土地,被道路和渠道分隔成若干的方块,形状酷似“井”字。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