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年少柳永,书香门第,少年神童 (1 / 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章,年少柳永,书香门第,少年神童 (1 / 2)
        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春闱在即。繁华的北宋,随着政局稳定,词文化发展兴旺。

        这一年,年轻的举人们纷纷入京,准备参加科举考试。众多的寒酸举人,都希望靠腹中才华一举成名,光耀门楣。

        但历史,在这一年开了个玩笑。从此,宋王朝,少了一个官僚,却出现了一位宋词词臣,一心求取功名利禄的文人,错失仕途。这个落魄文人,对宋词进行全面改革,当时他在两宋词坛中用调最多的是人,就是这么用词使得他在当时成为了非常有名的诗人,“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

        这一年,柳三变年仅二十五岁,意气风发踌躇满志,眉宇间充满自信,柳三变一心早日考取功名,况且从小就聪慧过人,当时就被称之为神童,与他的两位兄弟并成为“柳氏三绝”。

        柳永出身官宦世家,祖父柳崇,世居河东(今山西),曾为沙县县丞,在州郡颇有威信。

        父亲柳宜,出仕南唐,为监察御史。南唐国君李煜,聪明好学,作的一手好诗词,尤其擅长书画,通晓音律,是个才子皇帝,但在政治上是个外行。柳宜在南唐这个奢靡腐化的环境,难免受到影响,大环境都是浮夸的靡靡之音,个人自然难以置身事外。这些,日后自然而然遗传给了几个儿子。

        南唐灭亡后,柳宜供职北宋。对于原南唐官员,新朝廷有所顾忌和保留。考虑到南唐过去种种,过于奢侈的上层官僚基础,不符合新统治者需求,柳宜外放任雷泽县令,不久,改为费县县令、濮州任城令。柳三变即出生于其父任所(984年,费县)。

        淳化元年(990年),柳宜入东京上书,授全州通判,柳三变随父赴任。

        淳化五年(994年),柳宜以赞善大夫调往扬州,柳三变随往,

        至道三年(997年),赵恒即位。赵恒在被立为太子时,曾作《劝学文》来劝勉学子读书上进,这几句诗虽然有着鲜明的功利倾向却在民间广为流传。柳宜身为朝廷官吏,自然收到了此文,并让众子学习。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劝学文》表示的意思是:读书考取功名是当时人生的一条绝佳出路,考取功名后,才能得到财富和美女。这种观念,对于年轻的柳三变,自然很容易被洗脑,并作为终生奋斗目标。

        至道三年(997年),柳宜屡迁至国子博士,命其弟携画像前往故里崇安,以慰家母思念,柳三变随叔归乡。

        咸平元年(998年),柳三变居家乡,游览名胜中峰寺,作诗《题中峰寺》。

        攀萝蹑石落崔嵬,千万峰中梵室开。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