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节 (2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三节 (2 / 3)
        正陶醉于学员们因抽烟而能享受到人生无限乐趣的遐想中,突然看见顾医生指着我与张正华说:“你俩是哪个大队的,刚才我看你俩在帮徐晓明说话,你。”顾医生指指我,“在教他怎样说道歉话,他。”顾医生又指指张正华,“把他拽着到我眼前。”

        他继续指着我说:“我对你有印象,记得那天在燕中上课时,就你一个人站起来对我说了一声老师好。我没记错吧?”

        “没记错,顾医生您记性真好。”也就十来天的时间,而且也就我一个人站起大喊一声,顾医生当然不会忘记。但为了让老先生开心,我故意说他记忆力好。

        老先生果然被“表扬”得笑容满面:“你们三人是……”

        “我们三人是一个学习小组的,他叫易一文,红星大队,是位知青,也是我们小组的组长;我叫张正华,土桥大队。”张正华报完我俩“档案”,又指指徐晓明:“这位您已知道了。”

        “你叫易一文,红星大队,好,这地方你熟悉。今天,我们到你大队,你带路。你把路线规划一下,看怎样走才能在不走回头路的情况下,把九个生产队都跑一遍。”

        “要想不走回头路,应该沿坡下面这条河边小路一直向西,先到第六生产队,顺序而下,七队、九队、八队、五队、四队、三队、二队、一队。最后一站第一生产队,离这也就半里路。”我把行进路线顺序给顾医生报了一下。

        “好,听你的。出发。”顾医生一声令下,顺手把烟头一仍,习惯性踩上一脚。“易一文,你前面走。”

        说实话这条路我不熟,我到红星大队插队也就三年时间。刚下乡那阵子整天就在生产队劳动,每天两点一线,知青宿舍到田间。偶尔随生产队一条荷载3吨的水泥船外出卖公粮、打草肥、运输粪肥。经常走的道就是到大队部,因为大队部附近有一间小卖部,日常用品,隔三差五走一趟。即使返城探亲,也是匆匆穿越五队、八队、九队的村道而过。到公社所在地——燕王市,从本队出发,斜插到一队的最南边,也就是李家塘大堤,从大堤上向东而去。其他生产队都没有去过,只知道一个大概的方位。至于各生产队的饲养场位置,更是一无所知,只知道本队饲养场的所在地。

        在农村插队的三年中,全大队老老小小基本上都认识了我这个丰仓插队知青。1966年年底前,三十名知识青年在汽油灯的嘶嘶声中,在那惨白的灯光照射下,我作为知青组织的一位负责人,站在队伍前,接受再教育。作为大队文艺宣传队的一员为村民们演出,在舞台上亮相。作为大队篮球队的队长,逢年过节时在各大队,甚至跨公社的篮球邀请赛上拿回了多少个奖杯镜框,挂在大队荣誉室中,我自己也说不清楚了。每一次的球赛,社员们都像过节上集市一样,呼朋唤友,结伴同行观看,为本大队的球队鼓劲加油,更为本大队的球队取得佳绩而骄傲。即使前段时间到公社有关部门待了一段时间,但只要有演出、球赛任务,请个假,赶回来,从不缺席。因为打球、演出,也认识了其他大队热衷于这一项活动的众多朋友。社员们认识我、熟悉我,在村道上、集市上碰到我与我打招呼,甚至叫我一声易一文,我只能点头,微笑致意,我真的不怎么清楚与我打招呼的是我大队哪个生产队的社员或是其他大队的社员。

        当下,凭我对第六生产队所在位置的大概方位向前骑去。

        自行车骑行了约十几分钟后,我估摸应该是到第六生产队地界了。前面稻田里有几位妇女在拔稗子草。我下车后,向离我较近的妇女准备问个讯,但她弯着腰闷着头,双手在水稻根部处摸索着,不时捋出一把稗子草,双手摆弄一下,变成一个团状的草把,顺势丢在脚下,踩上一脚,一把稗子草就变害为宝,成为绿肥了。她也不起腰直身,休息一下再干,而是继续在“稻垄”中一边前行,一边寻找稗子草。

        看不出对方年龄的大小,我就不能随便开口。万一大娘被叫成了大姐,最多引来一阵笑声;如果大姑娘被叫成了大嫂,保不定引来一阵笑声中还夹杂着几句骂声。

        农村中,在田间劳作的妇女们,手中在忙着,嘴巴也不会闲着,只要逮着话题,为了开心,什么“荤素”的话都说得出口,特别是男女间那么一点儿事,说起来特来劲。所以,农村中的男人们,只要不闲得慌,没有哪个傻瓜会吃饱了撑着,去惹田间劳作的妇女。

        我不敢开口叫人,万一叫错了怎么办?但又不能一直站在田埂上等她们干累,起身喘一口气时再问讯。没办法了,我只能用不怎么让人待见的方法来引起她们的注意。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